卫生职称考试儿科护理学基础考点:小儿惊厥
2019年12月09日 来源:来学网考点:小儿惊厥
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婴幼儿多见。
这种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的紊乱,主要是由于小儿大脑皮质功能发育未成熟,
各种较弱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大量异常反复放电活动所致。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感染性疾病
(1)颅内感染:各种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真菌等引起的脑膜炎、脑炎及脑脓肿等,或随之引起的脑水肿。
(2)颅外感染:各种感染造成的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和破伤风等,其中高热惊厥最常见。
2.非感染性疾病
(1)颅内疾病:各型癫痫、占位性病变(如肿瘤、囊肿、血肿等)、颅脑损伤(如产伤、外伤等)。
(2)颅外疾病:如中毒(杀鼠药、农药及中枢神经兴奋药等中毒)、水电解质紊乱(如脱水、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钠等)。
(二)临床表现
1.惊厥 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意识丧失,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局部或全身肌群出现强直性或阵挛性抽动,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严重者可持续数十分钟或反复发作,抽搐停止后多入睡。
2.惊厥持续状态
惊厥发作持续超过30分钟,或2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者称惊厥持续状态。
此时因抽搐时间长,机体氧消耗过多,脑组织缺氧可导致脑水肿及脑损伤,出现颅内压增高及脑损伤的表现。
3.热性惊厥
多由上感引起,典型热性惊厥的特点:
①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小儿,男孩多于女孩;
②大多发生于急骤高热开始后12小时之内;
③发作时间短,在10分钟之内,发作后短暂嗜睡;
④在一次发热性疾病过程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可在以后的发热性疾病中再次发作;
⑤没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热退后1周做脑电图正常。
(三)辅助检查
1.血生化检查 查血糖、血钙、血钠、血尿素氮等,鉴别是否为代谢因素致病。
2.脑脊液检查 主要鉴别有无颅内感染。
3.眼底检查 若有视网膜下出血提示颅内出血;视乳头水肿提示颅内压增高。
4.其他检查 脑电图检查有利于预后推测(主要用于癫痫);颅脑B型超声波检查主要查脑室内出血及脑积水;颅脑CT检查主要查颅内占位性病变和颅脑畸形;磁共振成像比CT更精确。
(四)治疗原则
1.控制惊厥
①应用抗惊厥药物,首选地西泮(安定)静脉注射,1~2分钟内生效,但作用短暂,必要时30分钟后重复一次;
另外其他止惊药还有苯妥英钠、苯巴比妥、10%水合氯醛等。②针刺法,上述药物暂时缺如时可针刺人中、百会、涌泉、十宣、合谷、内关等穴,应在2~3分钟内见效。
2.对症及支持治疗
①主要是监测生命体征,重点注意呼吸、循环衰竭或脑疝体征;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或人工机械通气;
③监测与矫治血气、血糖、血渗透压及电解质异常;
④防治颅内高压。
(五)护理措施
1.防止窒息
①发作时就地抢救,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②立即让患儿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松解患儿衣领,以防衣服对颈、胸部的束缚,影响呼吸及呕吐物误吸发生窒息;
③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④按医嘱应用止惊药物,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并记录,特别注意有无呼吸抑制。
2.防止受伤
①对有可能发生皮肤损伤的患儿应将纱布放在患儿的手中或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已出牙的患儿应在上、下牙之间放置牙垫或纱布包裹的压舌板,防止舌咬伤。
②有栏杆的儿童床应在栏杆处放置棉垫,防止患儿碰撞栏杆,同时将周围的一切硬物移开,以免造成损伤;切勿用力强行牵拉或按压患儿肢体,以免发生骨折或关节脱位。
3.预防脑水肿
①保持安静,因发作时患儿受刺激可使惊厥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避免对患儿的一切刺激,如声、光及触动等,积极控制惊厥,避免惊厥时间过长引起脑缺氧导致脑水肿或脑损伤。
②惊厥较重或时间长者应按医嘱给予吸氧,密切观察其血压、呼吸、脉搏、意识及瞳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发生脑水肿者按医嘱用脱水剂。
4.健康指导
高热惊厥的患儿日后发热仍有可能出现惊厥,应告知家长物理降温的重要性及方法,讲解惊厥发作时的急救方法;
对癫痫患儿应嘱咐家长遵医嘱按时给患儿服药,不能随便停药,以免诱发惊厥,并嘱咐患儿避免到危险的地方及易受伤的环境中,以免发作时出现危险。
安徽新梦想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安徽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