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职称考试儿科护理学基础考点:麻疹
2019年12月09日 来源:来学网考点: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及皮肤特殊性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烧3天、出3天、退3天”,
病因:麻疹病毒(属副黏病毒科,为RNA病毒。)
途径:上呼吸道(飞沫)
人群:小儿多见
季节:冬春
传染性:强
潜伏期:6~18天
临床分期:四期 传染性最强的时期:前驱期。
特征性病变:麻疹粘膜斑(koplik,柯氏斑)
预防:麻疹疫苗接种
典型表现
1.潜伏期 大多数为6~18天(平均10天左右)。
2.前驱期(卡他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主要表现如下:
(1)发热:多为中度以上,热型不一。
(2)上呼吸道炎表现: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不易区别,但结膜充血、流泪、畏光及眼睑水肿是本病特点。
(3)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在发疹前2~3日出现,开始仅在对着下臼齿相对应的颊黏膜上,可见直径约0.5~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3.出疹期 多在发热后3~4天出皮疹,体温增高至40℃~40.5℃,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嗜睡或烦躁不安,甚至谵妄、抽搐。
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颈部,逐渐蔓延至额面、躯干及四肢。疹形是玫瑰色斑丘疹,可融合呈片,疹间可见正常皮肤,不痒。此期肺部有湿性啰音。
顺序:耳后—发际—头面、颈—躯干腹部四肢,呈“F形”
4.恢复期 疹退后,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褐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并发症
1.肺炎 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5岁以下,占麻疹患儿死因的90%。
2.喉炎
3.心肌炎
4.麻疹脑炎:多发生于疹后2~6日,也可发生于疹后3周内。与麻疹的轻重无关。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多经1~5周恢复,部分病人留有后遗症。
疹疹太极拳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病原 |
全身症状及其他特征 |
皮疹特点 |
发热与皮疹关系 |
麻疹病毒 |
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结膜炎,发热第2~3天口腔黏膜斑 |
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一颈一躯一四肢,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屑 |
发热3~4天,出疹期热更高 |
续表
病原 |
全身症状及其他特征 |
皮疹特点 |
发热与皮疹关系 |
风疹病毒 |
全身症状轻,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并触痛 |
面部-躯干-四肢,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退疹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
发热后半天至1天出疹 |
续表
病原 |
全身症状及其他特征 |
皮疹特点 |
发热与皮疹关系 |
人疱疹病毒6型 |
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有惊厥,后枕部淋巴结亦可肿大 |
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出齐,次日消退 |
高热3~5天,热退疹出 |
续表
病原 |
全身症状及其他特征 |
皮疹特点 |
发热与皮疹关系 |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炎,杨梅舌,环口苍白圈,扁桃体炎 |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持续3-5天退疹,1周后全身大片脱皮 |
发热1~2天出疹,出疹时高热 |
(四)辅助检查
鼻咽分泌物、痰、尿沉渣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均有早期诊断价值。
(五)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特异性药物。
应以加强护理、对症治疗、中药透疹治疗、预防感染为治疗原则。
有并发症的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对麻疹患儿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六)护理措施
1.高热的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出疹期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是乙醇擦浴、冷敷等物理降温,以免影响透疹。体温超过40℃以上时可用小量的解热药,以免发生惊厥。
2.皮肤黏膜的护理 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和皮肤清洁,勤剪指甲,防抓伤皮肤继发感染。
3.饮食护理 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多喂开水及热汤,利于排毒、解热、透疹。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4.观察病情变化 麻疹并发症多且重,为及早发现,应密切观察病情。
6.预防感染的传播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麻疹患者,
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
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
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
主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8月初种 1岁6个月至2岁儿童要完成第2剂次接种
密切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
安徽新梦想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安徽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