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精选】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外科学复习考点:疼痛与治疗
2019年12月27日 来源:来学网疼痛与治疗
概 述
疼痛的临床分类
按疼痛的程度分
轻度疼痛:程度很轻或仅有隐痛。
中度疼痛:较剧烈,如切割痛或烧灼感。
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如绞痛。
按疼痛的病程长短分
急性疼痛:如发生在创伤、手术、急性炎症、脏器穿孔等的即刻疼痛。
慢性疼痛:如慢性腰腿痛、晚期癌症痛等。
按疼痛的深浅部位分
浅表痛:位于体表皮肤或黏膜,性质多为锐痛,比较局限,定位明确。
深部痛:内脏、肌腱、关节、韧带、骨膜等部位的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不局限,病人常只能笼统地说明疼痛部位。
按疼痛在躯体的解剖部位分
可分为头痛、颌面痛、颈项痛、肩周痛、上肢痛、胸痛、腹痛、腰背痛、盆腔痛、下肢痛、肛门痛、会阴痛等。
疼痛程度的评估方法
视觉模拟评分法
在纸上画一长10cm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0)和“想象中剧烈疼痛”(10)。
被测者根据其感受程度,在直线上相应部位做记号
0为无痛,4以下为轻度疼痛,4~7为中度疼痛,大于7为重度疼痛,l0为最痛或极度疼痛。
此法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疼痛定量方法,也是比较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主诉分级法
按病人描述自我感受的疼痛状态,一般将疼痛分为四级,即无痛、轻微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极重度疼痛。
0级:无痛。
1级:轻度疼痛,虽有痛感但是仍然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及睡眠。
2级:中度疼痛,疼痛不能耐受,需要用止痛剂,睡眠受干扰。
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严重干扰睡眠,被动体位,必须依靠止痛治疗。
数字分级法
0度:无痛。
Ⅰ度(轻度):间歇痛,可不用药。
Ⅱ度(中度):持续痛,影响休息。
Ⅲ度(重度):持续剧痛,必须用药才能缓解。
Ⅳ度(严重疼痛):持续剧痛并伴有出汗、心率加快等植物神经症状。
程度积分法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曾介绍疼痛程度积分法:
1分:轻痛,不影响睡眠及食欲。
2.5分:困扰痛,疼痛反复发作,有痛苦表情,痛时中断工作,并影响食欲、睡眠。
5分:疲惫痛,持续疼痛,表情痛苦。
7.5分:难忍痛,疼痛明显,勉强坚持,有显著的痛苦表情。
10分:剧烈痛,剧痛难忍,伴情绪、体位的变化,呻吟或喊叫,脉搏或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多汗,血压下降。
慢性疼痛的治疗
诊治范围
慢性疼痛有以下几种:
头痛: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型头痛。
颈肩痛和腰腿痛。
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幻肢痛、带状疱疹。
周围血管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综合征。
四肢慢性损伤性疾病:滑囊炎、腱鞘囊肿、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癌症疼痛。
心理性疼痛。
常用方法
药物治疗
①非阿片类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抗炎药用于轻度疼痛。
②“弱”的口服阿片类药物:如布桂嗪、可待因和羟考酮等用于中度疼痛。
③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和哌替啶等用于重度疼痛。对于顽固性疼痛和当患者无法经口服药或者肠内吸收不良时,可选用非肠道给药。
神经阻滞
①星状神经节阻滞
②腰交感神经节阻滞
椎管内注药
①蛛网膜下腔注药
②硬脊膜外腔注药
痛点注射
许多慢性疼痛性疾病如腱鞘炎、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腰肌劳损等均在疼痛处有明显的压痛点,比较固定集中。治疗可在痛点注射1%利多卡因或0.25%布比卡因1~4ml,加泼尼松龙0.5ml(12.5μg),每周1~2次,3~5次为1个疗程,可取得良好效果。
针灸疗法
针刺有确切的止痛作用,对慢性疼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针刺方法根据取穴部位之不同分为体针和耳针疗法两种,以体针疗法为常用。根据刺激方法的不同又分为手法刺激和电针疗法两种,手法刺激还有补法和泻法之分。
按摩疗法
按摩又称推拿,是中医药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治疗时医生在病人身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沿经络运行线路或气血运行方向,施以各种手法达到治疗目的。
物理疗法
是应用物理因素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简称理疗。它主要是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促进血液循环,降低神经兴奋性,改善组织代谢,加速致痛物质排泄,缓解肌肉痉挛,起到祛除病因、消炎、止痛、消肿、解痉、镇痛的作用。一般应用各种物理治疗机(仪)进行治疗。主要有电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法、蜡疗法等。电疗法常用直流、低中频脉冲、高频和超高频等;光疗法常用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
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是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通过语言、表情、姿势、行为以及周围环境来影响及改变患者原来不健康的认识、情绪及行为等,从而达到改善其心理状态,端正对疾病的认识,解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或缓解患者现有症状的目的。具体方法分为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精神分析法)、支持疗法、催眠暗示疗法等。
在慢性疼痛时,心理表现尤其突出。因此在疼痛治疗时,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心理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术后镇痛
镇痛方法
口服给药
术后镇痛最常用的药物是阿片类药如吗啡、哌替啶和芬太尼等。解热抗炎镇痛药因对锐痛和内脏痛效果较差,在术后镇痛中应用较少。对术后中、重度急性疼痛的病人不宜采用口服镇痛药。
椎管内镇痛
①蛛网膜下腔镇痛
单次蛛网膜下腔注射阿片类镇痛药可提供长时间的镇痛作用,单次注射的缺点是药物剂量难以筛选,需反复给药,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性,同时需较长时间的监测。而且蛛网膜下腔注射阿片类药易引起并发症,包括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等,故目前临床少用。
②硬膜外腔镇痛
经硬膜外腔给药镇痛韵优点是副作用少、作用确切。
最常用的药为吗啡,成人剂量为2~3mg。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和呼吸抑制。
胃肠外给药
在治疗处理术后中、重度疼痛对,胃肠外给予镇痛药仍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①肌肉注射:肌肉注射镇痛药物起效快,易于迅速产生峰浓度。肌肉注射的缺点在于:注射部位疼痛,血药浓度的波动可能引起病人的呼吸抑制。
②静脉注射
③其他途径:近年来新的给药途径有经皮贴剂给药,如芬太尼、可乐定、东莨菪碱等,这种给药方法可产生和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安徽新梦想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安徽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