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

465. 某施工单位承担了一煤矿的锚喷支护巷道施工任务。该巷道设计锚杆间排距lm,每断面布置锚杆9根,采用树脂药卷锚固,每根锚杆用1支药卷。设计锚杆抗拔力为100kN,喷射混凝土厚度100mm。施工中,建设单位进行了中间验收,检查200m巷道,有关锚杆部分的检查记录如下: 1.树脂药卷检查 树脂药卷产品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齐全,其中复验药卷抽查了2组,结论合格。 2.锚杆检查 (1)锚杆产品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齐全,其中复验锚杆抽查了1组,结论合格。 (2)锚杆间排距和抗拔力检查:班组相关检查记录齐全;中间验收对锚杆间排距共抽查了3个检查点(断面),其中第2个检查点(断面)9根锚杆间排距检测结果分别为920mm、960mm、1010mm、880mm、890mm、1020mm、1090mm、1010mm。铺杆抗拔力按规定进行了抽查。 (3)有3根锚杆的外露长度超过50mm,锚杆托盘没有紧贴岩面,两项工作均不满足施工单位验收合格的检查要求。该3根锚杆的拧紧扭矩分别被记录为100kN、110kN、120kN,存在问题。 【问题】 1.树脂药卷和锚杆进场复验是否符合规定?说明理由。 2.中间验收时,锚杆间排距的选点抽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说明理由。锚杆抗拔力项目应如何分组抽查? 3.第2个检查点的锚杆间排距检查结论能否判定为合格?说明理由。 4.锚杆检查记录中还遗漏了哪些内容? 5.说明锚杆安全扭矩的该项检查的合格标准。锚杆的拧紧扭矩记录存在什么问题?说明正确的做法。 6.对于锚喷支护巷道,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有哪些?
467. 某矿业工程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施工招标。A、B、C、D、E、F、G7家施工单位通过了资格预审并参与项目投标。投标文件编制过程中,施工单位A根据设计图纸复核工程量清单时发现,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中某清单项目的特征描述与设计图纸不符;施工单位B采用不平衡报价策略,在不提高总价的前提下,对前期工程和工程量可能减少的某些清单项目适度提高了综合单价。7家施工单位均在投标截止时间前按要求提交了投标文件。开标评标时发现:施工单位C的投标文件有法定代表人授权书,投标函的单位印章上是被授权人的签字;施工单位D的投标工期比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长20天;施工单位E投标文件中的总价金额汇总有误。经评标委员会评审,确定施工单位F、G为中标候选人。建设单位分别与中标候选人进行了谈判,要求重新报价,并表示将选择最终报价较低的单位为中标人。 经过谈判,施工单位F中标。双方按投标报价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后,又按照谈判后最终报价签订了实际履行协议。 【问题】 1.施工单位A对投标文件编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哪些处理方法? 2.施工单位B的不平衡报价策略哪些是合理的?说明理由。 3.分别指出施工单位C、D、E的投标文件是否有效?说明理由。 4.建设单位违反了招标投标有关法规的哪些具体规定?
468. 一煤矿改扩建项目施工进入井下巷道施工期,某矿建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东翼轨道大巷施工任务。大巷沿煤层底板下8m岩层布置,巷道穿越普氏系数f=4〜6的砂岩;巷道断面采用三心拱,掘进断面宽度3500mm,高度3000mm;锚网喷加锚索支护。改扩建项目设计、施工以原矿井几年前编制的《矿井生产地质报告》为依据,并确定了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扩建井田范围内煤层埋藏较浅,早年私挖乱采影响严重。 项目经理部根据设计图纸和地质资料编制了该大巷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采用钻眼爆破一次成巷法施工,选用两臂凿岩台车钻眼,配重型导轨式液压凿岩机;ZCY100R侧卸式装岩机装岩,胶带转载机转载,矿车运输出矸。掘进采用直眼掏槽,眼深2500mm,所有炮眼落在同一深度,周边眼眼口布置在轮廓线内50mm的位置,眼底落在轮廓线上;雷管选用1〜5段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炸药为二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 针对该巷道的防治水工作,项目经理部按照有掘必探的原则制定了探水方案,利用凿岩台车上凿岩机采用接长钎杆的方法进行探水作业,钎杆接长到5m,钻凿3个探水孔,探水钻孔布置在断面中央,分别朝向巷道正前方和侧前方,成扇形布置。在施工到地质报告预计断层位置的200m前,工作面出现顶板开裂、淋水增大、岩帮渗水等现象,项目技术负责人检查后安排了探水,并布置一台小型潜水泵用来排除工作面积水和应对探水过程中巷道的涌水。在探水作业未发现有大的涌水后,负责人安排继续施工,结果放炮后揭露出一条地质报告未标明的断层,断层沟通上层老空区积水,引发透水事故,致巷道被淹,2名矿工遇难,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60万。 【问题】 1.轨道大巷主要施工设备配置存在哪些不妥之处?说明理由并给出合理的配置方案。 2.钻眼爆破作业存在哪些不妥之处?说明正确的做法。 3.导致本项目施工发生透水淹巷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说明透水安全事故的等级及判别依据。 该事故应由哪一级机构负责调查?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人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