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

535. 某施工单位承担一矿井井底车场的施工任务,合同工期12个月,施工单位根据该矿井井底车场巷道与硐室的关系,绘制了井底车场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如图1所示,单位:月),并组织了3个施工队进行施工。各施工队的施工内容分别是:甲队A、C、H,乙队:B、E、M、N,丙队D、G、J。 [85059_9.gif] 工程施工进行3个月后,施工单位发现井下巷道工作面涌水较大。向建设单位建议在井底车场增加临时水仓及泵房,该工作名称为K,工期为2个月;工作K必须安排在工作D和E都完成后才能开始,并应尽早组织施工。建设单位同意增加设置临时水仓及泵房,但要求施工单位合同安排施工,确保合同工期不变。施工单位根据建设单位的意见,及时调整了施工安排,由乙队承担临时水仓及泵房工作K施工,安排在工作D、E结束后开始,K完成后再进行工作M的施工。该施工安排及时报告给了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据此安排还提出了补偿新增工作K的费用和延长工程工期的索赔。 问题: 1.确定施工单位编制的原网络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和计算工期,施工安排中应优先确保哪个施工队伍的施工为什么? 2.增加临时水仓和泵房工作后,按照施工单位的施工安排,该工程的工期将是多少?需要优先确保哪个施工队伍的施工? 3.监理单位能否同意施工单位的施工安排为什么? 4.施工单位应如何安排工作K的施工由此能获得哪些补偿?
537. 某施工单位承担一煤矿的立井井筒施工,该井筒净直径5.5m,井深386m,井筒检查孔所提供的地质和水文资料比较简单,预测井筒最大涌水量不大于5m3/h。该施工单位根据井筒的特点进行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立井机械化作业线配套施工方案,主提为JKZ2.8/15.5型提升机配4m3吊桶,副提为JK2.5/20型提升机配3m3吊桶,井架为V型凿井井架,采用FJD-9型伞钻打眼,2台HZ-4型中心回转抓岩机出矸,段高3.6m金属伸缩式模板砌壁。 在井筒施工至井深293.6m时,井壁总漏水量为1.2m3/h,工作面继续下一循环作业,爆破通风后下井检查发现工作面出水,实测涌水量为15m3/h。施工单位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并提出采用工作面打止浆垫进行注的施工方案。业主认为涌水量不大,坚持要求强行通过。于是,施工单位采用导管把明显出水点的涌水导出,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同时,为避免水泥浆流失减少了对混凝土的振捣。 最终,施工单位所施工的296.1~315.2m井段井壁较正常作业时间多增加工期13d,各种人工及机械费用额外增加86.5万元,且井壁局部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井筒掘砌至马头门附近时,井底信号工因病请假,班长临时指定一名工人担任信号工。在一次吊桶下放通过吊盘时,信号工未及时发送停止信号,吊桶未减速直接下放冲撞抓斗,使抓斗坠落造成井底作业人员1人死亡、1人重伤的安全事故。 问题: 1.施工单位采用的立井井筒施工机械化作业线配套方案存在哪些不妥之处? 2.井筒井壁出现蜂窝麻面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因井筒涌水量突然增大,导致的工期延长及费用增加应由谁来承担?说明理由。 4.井筒施工发生抓斗坠落是由哪些违章行为造成的? 5.抓斗坠落事件属于哪一级安全事故?
538. 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建一矿山技术改造项目,项目内容包括边界回风立井和井下2000m回风大巷。井筒净直径7.5m,井深560m;井检孔资料显示井筒在300m以下有2个含水层,每个含水层预计涌水量约9m³/h。施工单位编制的井筒施工机械化配套方案如下:提升采用1台2JKZ-2.8/15.5凿井提升机配1个5m³吊桶;凿岩采用1台FJD-6型伞钻配YGZ-70型凿岩机,炮眼深度4m;出矸采用1台HZ-10型中心回转抓岩机;砌壁采用YJM型整体金属模板,高度4m;井筒排水在吊盘上布置1台MD46-80×6型卧泵;压风管路和供水管路采用双滚筒凿井绞车联合悬吊,排水卧泵动力电缆和放炮电缆采用一台单滚筒凿井绞车联合悬吊。井筒开工前,施工单位考虑到该井筒含水层涌水量较小,并未安装排水泵及管路。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1:井筒施工进入基岩段掘进放炮后,出矸发现矸石内有未爆的雷管和炸药,工作面有部分完好的炮眼封泥和连线,施工单位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了处理,确保了井筒的正常施工。 事件2:井筒施工至260m时,工作面发生30m³/h突水。经建设单位同意,施工单位采取排水、注浆措施通过该含水层。施工单位从邻近项目部调来水泵并安装,用时3d,增加费用20万元;井筒排水用时8d,增加费用50万元;注浆堵水用时15d,增加费用300万元。施工单位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费用和工期索赔。 事件3:井筒施工通过300m以下含水层时,井壁淋水达到8m³/h,在金属模板脱模后,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蜂窝麻面。 问题: 1.纠正施工单位编制的井筒施工机械化配套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 2.从现场爆破装药连线操作工艺上分析产生事件1的主要原因? 3.事件2中,施工单位可向建设单位提出的费用和工期索赔各为多少? 4.事件3中,施工单位可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539. 某施工单位承担一矿井大巷施工任务。大巷设计长度2500m,半圆拱断面,净宽4500mm,净高4000mm,采用锚喷支护。矿井地质报告表明:大巷穿越地层为中等稳定岩层,属III~IV类围岩,但在1200m处有一长度30m的断层破碎带。 施工单位根据地质、设计资料编制了大巷施工组织设计,其中正常施工段的内容如下:采用钻爆法施工,两臂凿岩台车钻眼,耙斗装岩机装岩,炮眼深度1200mm,为楔形掏槽,周边眼开口布置在轮廓线内100mm,采用反向装药。大巷施工到断层破碎带时,发现围岩破坏严重,稳定性极差,边掘边冒落。施工单位针对断层破碎带,提出了缩小锚杆间排距的加固措施。 掘进过程中,工作面顶板出现有冒落碎块的情况,一段时间后在工作面后方10m出喷层破坏、岩块掉落,锚杆与围岩松脱,并形成半悬空的虚设状态,顶板出现浮矸。施工队为不影响进度,在维持工作面正常掘进的同时,对工作面后方10m处破坏巷道采取了复喷并加厚混凝土喷层的维修措施,其中2人在维修段前方控制混凝土喷枪,2人在后方备料。 最终,维修段发生了冒顶事故,造成多名人员被埋压,经及时抢救,仍有2人遇难、1人重伤。 问题: 1.背景资料给出的正常段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存在哪些不妥之处?说明正确做法。 2.针对过断层破碎带的围岩地质条件和破坏状态,指出断层破碎带加固措施存在问题,并给出可采取的合理技术措施。 3.根据巷道发生冒顶的背景,说明维修该巷道的正确做法。 4.发生事故后施工单位负责人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应由谁负责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