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

2702. 背景: 某工业建筑,建筑面积39000m²。群体工程,其中1号、2号主厂房分别为10000m²,单层钢结构;3号为科研楼,建筑面积9000m²,地上8层,地下2层,裙房3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主梁跨度8.1m,外疏散楼梯宽度1.5m,外形复杂且异形现浇混凝土构件较多,裙房三层顶板为粘结预应力楼板;4号为办公楼,建筑面积10000m²,地上6层,混合结构,水泥砂浆,烧结普通砖常温砌筑。混凝土均采用预拌泵送混凝土。工期432日历天。某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后组建了项目部。 事件一:项目部编制了《3号科研楼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其中规定:主梁起拱高度2.5cm;主梁及外疏散楼梯平台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即可拆模;模板的拆除顺序按先拆先支,后拆后支、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的顺序进行。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了《钢筋工程加工施工方案》。其中规定,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上述钢筋如需要搭接,还要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事件三:在主体结构施工中,由于市场某一钢筋型号缺货,项目部征得监理单位的同意后按等数量进行了钢筋代换,监理工程师验收发现后,要求项目部返工。 问题: (1)指出3号科研楼最适用的模板类型,并说明理由。常见模板类型还应有哪些? (2)指出事件一中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3)指出事件二中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4)指出事件三中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2703. 背景: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标准厂房建筑,高3层,无地下室,框架柱柱距7.6m。施工单位制订了完整的施工方案,采用预拌混凝土,钢筋现场加工,并采用覆膜多层板作为结构构件模板,模架支撑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施工工序安排框架柱单独浇筑,第二步梁与板同时浇筑。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结构设计按最小配筋率配筋,设计中有采用HPB300级φ12mm钢筋,间距200mm。施工单位考查当地建材市场,发现市场上HPB300级φ12mm钢筋紧缺,很难买到。施工单位征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后,按等强度折算后,用HRB400级直径12mm(间距250mm)的钢筋进行代换,保证整体受力不变,并按此组织实施。 事件二:二层梁板施工阶段天气晴好,气温16~27℃。梁板模板安装拼接整齐、严密并验收完毕,进行钢筋的安装,且钢筋绑扎经验收符合规范要求。在混凝土浇筑前,用水准仪抄平,保证每一构件底模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无凹凸不平问题,开始浇筑混凝土,并现场制作混凝土试件。浇筑完毕20h覆盖并浇水养护。10d后从养护室取出一组送检试压,其强度达设计强度的80%,施工单位认为已超过设计强度75%,向监理提出拆除底模与架体支撑的申请。 事件三:拆模后发现梁底的外露面出现麻面、露筋等表面缺陷。监理要求分析原因并推出后续工程的防治措施。 事件四:工程竣工前,所有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均符合设计要求,但部分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判定为不合格,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实体检测。施工单位认为应以标准养护试件强度为准,应判断结构符合要求。在建设单位的要求下,最终进行了结构实体检验,经检验合格,由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2)指出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3)分析事件三中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可能的产生原因(至少列出五项)。 (4)事件四中监理要求是否妥当?为什么?结构实体检验应包括哪些内容?主要检验哪些部位?
2704. 背景: 某写字楼项目,建筑面积84540.4m²,两层连通整体地下室,地上为两栋塔楼,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结构体系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地下室底板外防水设计为两层2mm的改性沥青卷材,施工单位拟采用热熔法、满粘施工,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存在不妥,不予确认。 事件二:地下室单层面积较大,由于设备所需空间要求,地下二层层高达6.6m,不便于一次施工,故底板、竖向墙体及顶板分次浇筑。监理要求提前上报施工缝留置位置。 事件三:底板施工完后,浇水养护10d后监理工程师提出应继续浇水,施工单位认为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少于7d即可,现养护10d已完全满足规范。 事件四:地下室防水层保护层做法:顶板与底板一致,采用60mm厚细石混凝土;侧墙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室内厕浴间防水采用聚氨酯防水,先施工四周墙面,然后施工地面,基层采用1:2混合砂浆找平并压光后做防水层及保护层。监理对此做法提出诸多不同意见。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做法的不妥之处?为什么? (2)事件二中,地下二层墙体与底板、顶板的施工缝分别应留置在什么位置? (3)事件三中,施工单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指出事件四中不正确的做法?并分别给出正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