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

682. M 公司位于某省的工业园区,主要以乙烯为原料生产聚乙烯。2021 年 1 月 6 日,在聚乙烯车间,作业人员在进入乙烯高压回收罐清理聚乙烯粉料的过程中,发生乙烯闪爆事故,造成 3 人死亡,1 人重伤,后期经核算医药费为 20 万元,丧葬费 15 万元,抚恤赔偿金 120 万元,罚款 40 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 4 万元,现场抢险费 98 万元,停工损失 600 万元。 1 月 4 日,聚乙烯车间安排清理高压回收罐(R-104a)罐内的聚乙烯粉料。车间主任指定技术员甲负责清罐现场的管理工作,并安排乙为监护人,又从搬运队找来 4 名民工,负责清理罐内聚乙烯粉料。因清罐时间紧,车间未对 4 名清罐作业民工进行安全教育。 1 月 5 日下午,甲带班组长对乙烯高压回收罐 R-104a 进行退料、吹扫、置换、装卸盲板等工艺处理后,打开人孔盖通风。但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11 月 6 日 15 时 30 分,甲开出进罐分析采样单,要求分析室对 R-104a 罐采样分析。约 15 时 50 分,甲打电话询问分析结果,被告知罐内氧含量和乙烯含量都不合格,乙烯含量为 1.23%,其爆炸下限为 2.7%。16 时 39 分左右,又进行采样分析,分析结果为乙烯含量为 0.34%,氧含量为 19.2%,甲随即安排 4 名民工进罐作业,作业人员未配备相应防护措施,此时,乙有事离开。16 时45 分,突然一声爆响,乙烯高压回收罐 R-104a 罐内起火爆炸。事故造成清罐民工 3 人死亡,1 人重伤。 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683. F集团为生产与储存一体的化工企业,生产区域主要通过氯碱反应获得工业用氯气,储存区域共有10个仓库,其中3个仓库各储存6000L的液态氯,5个仓库各储存5000L的液化气,另外2个仓库混合存放约500t硫黄,60t氯酸钾。储存区域每个仓库的间隔为30m。 某晚,在混合存放约500t硫黄,60t氯酸钾仓库值班的甲某,发现仓库冒出烟雾,判断可能是原料仓库里面堆放的硫黄起火。于是,甲某立刻向公司总调度室报告并迅速逃离安全地带,此时,仓库突然发生爆炸,公司领导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扑救。该市消防大队接到报警后,出动2辆消防车赶到现场与公司抢险救灾人员一起扑救。经过11个小时的奋战,大火才被完全扑灭。值得庆幸的是整个起火爆炸过程无人员伤亡。如果大火蔓延到该仓库周围的液化气和液态氯这2处地方很可能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事故结束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现场分别设置了禁止烟火、当心触电等禁止标志、警告标志等两类安全标志,在储存液态氯仓库的易发生泄漏处安装的现场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安装高度距释放源下方有0.7m、1.8m、2.6m三种情况,其中释放源距地坪高度为3m。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背景资料,分析F集团涉及的危险化工工艺,并说明该工艺的危险特点。 2.按照《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GB30000.2~GB30000.29),说明氯酸钾的危险类别,并简述F集团编制的氯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中应该包括的主要内容。 3.结合背景资料,分析在液态氯仓库安装的有毒气体探测器的安装高度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4.根据安全检查结果,请完善F集团应设置的安全标识。 5.根据《安全生产法》,简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行使的职权。
684. 2022年1月5日14时08分22秒,A公司3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精制装置原料罐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47.9万元。 A公司蒽油加氢装置因循环氢压缩机轴瓦损坏,于2021年12月18日凌晨停产。根据A公司原料罐区维修计划,拟于停产后进行处理伴热线、更换疏水阀、保温棉恢复、清理罐底污油、泵过滤器清理、原料罐底切水等工作,其中处理伴热线、保温棉恢复、清理罐底污油作业计划委托无相应资质的B外来施工单位实施,未按要求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2022年1月5日中午,油库班长甲安排B施工单位下午维修焊接集油槽。13时56分,作业施工负责人乙申请办理集油槽维修焊接动火作业票,作业内容为在原料罐区防火堤内维修焊接集油槽,动火具体地点位于T4207蒽油储罐西侧空地,由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丙实施维修焊接作业(无特种作业操作证),甲负责监火。甲、乙、丙等人到现场确认动火条件并进行了安全措施交底,安全员丁使用“四合一”气体检测仪检测了集油槽、旁边水沟、洗涤塔,检测结果可燃气含量0%、硫化氢含量0%、氧气含量20.9%,条件达到了动火作业标准后签发了动火作业票,乙带领丙携带自有电焊机等作业工具,由丙进行维修焊接集油槽,在引弧试火确认安全后,甲、乙离开原料罐区。丙完成集油槽的维修焊接作业后,由5名班组人员将其搬运至T4209储罐北侧偏东的排污阀处。 随后,油库清罐作业班长戊发现T4207蒽油储罐出口处有漏点,向甲报告,并询问丙是否可以补焊,丙查看后说可以补焊。在动火前,未办理动火安全作业票,安全员丁对施工人员只进行口头安全交底,未对T4207储罐进行清洗、置换,残存蒽油挥发出的低闪点物质萘、苯并噻吩、1-甲基萘、2-甲基萘、1,6-二甲基萘等可燃蒸汽与罐内空气达到了爆炸极限,形成了爆炸性混合物。14时06分38秒,丙持焊把擅自对T4207罐人孔处漏点开始动火焊接,14时08分22秒发生爆炸,随后引起着火,造成3人死亡,并造成T4207储罐及管线严重损坏,其余相邻储罐及管线不同程度受损。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案例背景,分析该起事故发生的原因。 2.请列出本案例动火作业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3.请说明煤焦油加氢精制工艺应采取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 4.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分析T4207蒽油储罐焊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685. 2016年6月13日17时31分,A天然气有限公司第二加气站在给B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充装过液氧的低温绝热气瓶充装液化天然气时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49.92万元。 2016年6月13日下午17时28分25秒,B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甲和乙驾驶一辆面包车拖挂载有一台立式垂直放置低温绝热气瓶(经调查充装过液氧,容积为175升)的小车驶入A天然气有限公司第二加气站,17时28分41秒两人下车后对低温绝热气瓶的相关阀门进行了操作,17时30分50秒该站加气工丙按下2#加液机预冷键,17时31分32秒将加液枪与小车上低温绝热气瓶的固定接口进行连接,17时31分37秒按下2#加液机加液开始键,17时31分57秒监控摄像头信号中断,小车上的低温绝热气瓶发生爆炸。县110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报告后,第一时间调派4辆消防车赶赴现场。在爆炸现场附近演练的县消防大队和救护车辆迅速到达现场开展救援,同时及时启动企业专职消防队联动机制,调派县港盛油库2辆消防车增援。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及时成立事故现场指挥部,组织开展事故处置工作。事故救援结束后,对现场LNG储罐中残留的液化天然气进行排空、置换,彻底消除了次生事故隐患;吸取事故教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加气站、加油站、储气配送站等企业的安全检查,杜绝类似事故发生。此次事故应急处置中,企业能够较好落实事故应急处置责任开展先期处置,并配合有关部门积极进行现场处置;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的救援措施得力,救援方案科学合理,现场管控及时有效,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有效控制了事故次生灾害的发生。经调查发现:A天然气有限公司第二加气站违规为车用以外的移动式气瓶充装液化天然气;加气工违规操作,直接将液化天然气充入低温绝热气瓶,气瓶内残留的液氧和液化天然气混合并达到爆炸极限;由于气瓶在运输和充装过程中导致静电累积,达到了点火能的最低阈值,导致瓶内发生闪爆,进而引起氧气和天然气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此反应释放物质所含的化学能,致使瓶内压力瞬间急剧增加,超过低温绝热气瓶的极限承载能力,引起钢瓶瞬间爆炸碎裂。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气瓶安全技术规程》(TSG23)的相关规定,简述气瓶按瓶体结构划分的类型。 2.已知A天然气有限公司天然气储存设施涉及易燃气体,且该单元构成了重大危险源,请说明对于该储存装置确定外部防护距离应采用的方法,并简述该方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流程。 3.根据《气瓶安全技术规程》(TSG23)的相关规定,说明对于液化天然气该如何进行充装。 4.该起事故发生后,A天然气有限公司对全厂进行了事故隐患排查,请简述需要编制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