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

1521. 2017年12月9日2时9分,A省B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间二氯苯装置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875元。 甲公司经营范围:生物科技研发;间二硝基苯、2,4-D酸、间二氯苯、五硫化二磷等。2017年11月22日,甲公司提交变更申请,拟增加产品“间二氯苯(3000Va)、硝化酸混合物(7600t/a)”,B市安监局受省安监局委托完成受理、审查,A省安监局审核未予许可。 事故装置为间二氯苯生产装置,位于甲公司四车间。四车间设置两条设备和工艺相同的二氯苯生产线,产能为3000t/a间二氯苯,副产硝化混酸混合物7600t/a、盐酸5000/a、间氯硝基苯115t/a等。 事故经过: 2017年12月8日19时左右,甲公司四车间尾气处理操作工发现尾气处理系统真空泵处冒黄烟,随即报告班长沈某。沈某检查确认后,将通往活性炭吸附器的风门开到最大,黄烟不再外冒。 19时39分左右,氯化操作工到1号保温釜用压缩空气将釜内物料压送到1号高位槽,之后,指标正常。 21时左右,真空泵处再次冒黄烟。沈某关闭相关阀门,黄烟基本消失。 21时35分左右,车间控制室内操告知氯化操作工,1号保温釜温度突然升高,要求检查温度、确认保温蒸汽是否关闭。氯化操作工到现场,观察温度约为152℃,随即手动紧了一圈夹套蒸汽阀,未作其他处理。 22时42分左右,沈某在车间控制室看到DCS系统显示1号保温釜温度“150℃”(DCS量程上限为150℃),认为是远传温度计损坏,未作相应处置。 交接班后,接班班长对温度异常情况仍未处置、上报。 9日2时5分31秒,操作工关闭了1号保温釜放空阀,另一人打开压缩空气进气阀向1号高位槽压料。之后,操作工关闭压缩空气进气阀,看到1号保温釜压力快速上升;2时9分2秒,另一人快速打开1号保温釜放空阀进行卸压;2时9分30秒,1号保温釜尾气放空管道内出现红光,紧接着保温釜釜盖处冒出淡黑色烟雾,现场3人迅速跑离现场。 2时9分49秒,保温釜内喷出的物料发生第一次爆炸;2时9分59秒,现场发生了第二次爆炸。爆炸造成四车间及相邻六车间厂房坍塌。 事故调查组在调查中发现: 事故装置的安全预评价报告由A省安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乙于2015年4月完成编制,但其没有对间二氯苯技改项目技术来源进行充分论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有漏项,未如实辨识事故隐患,即出具了合格的评价报告,所得收入50万元;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由B市安全评价咨询有限公司丙于2017年6月完成编制,2017年3月13日,甲公司组织专家进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6月12日,通过竣工验收。 事故单位甲,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经考核,日常安全检查记录存在造假情况。 事故装置压料介质发生变更,2017年6月左右,因制氮机损坏,甲企业改用压缩空气进行物料压送。 间二氯苯生产过程涉及氯化工艺,且使用剧毒化学品液氯,甲公司对氯化反应釜设置了DCS系统,对液氯汽化装置设置了安全仪表系统。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 尾气处理系统改造情况。甲公司对四车间脱水釜、保温釜、高位槽的直排入大气的尾气进行改造,用真空泵抽吸、经活性炭吸附后排放。尾气管道应采用碳钢管道,实际使用PP塑料管道,并和另一车间的排气系统串联,组合成一套系统。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辨识甲企业中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并简述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 2.简述甲公司应建立的变更管理制度包含的内容。 3.简述氯化工艺中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并指出乙公司应负的法律责任。 4.指出甲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5.为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及减轻事故后果,简述甲公司应该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内容。
1522. A公司是一家20×10^4t/a氯碱生产企业,氯气液化工艺采取了新技术,压缩后的氯气通过冷却器(共4台,3开1备)用10℃冷却水冷却生产液氯,冷却水来自循环水池,低温水在冷却器进行冷交换完成后回到循环水池,循环水池水同时还用于硫酸冷却器冷却硫酸。 某日,上午8时30分,巡检工巡检时发现循环水池中有氯气溢出,立即报告当班班长,当班班长立即向厂长报告,同时报告给公司主管领导,并组织开展泄漏应急处置。初步判定是某台氯气冷却器因材质问题导致氯气泄漏,经过检查确认1号冷却器泄漏,并对1号冷却器进行隔离处置和切除,检查和处置耗用了5个小时,处置过程中氯碱装置仍在开车,其他氯气冷却器还在使用中。处置完成后发现循环水池中还有氯气溢出,于是又对使用的其他2台氯气冷却器进行检查。下午2时左右,循环水池水中开始有大量氯气溢出,并顺着风向飘向1km之外的村庄,公司立即报告当地政府。 调查发现,氯气泄漏主要原因是氯气冷却器管束受循环水池酸性水腐蚀造成穿孔,液化及未液化的氯随着冷却水进入循环水池,并从循环水池中溢出。由于共用循环水的硫酸冷却器损坏,硫酸进入到循环水池中,使循环水变成酸性水,水池中没有安装在线pH监测仪,酸性水未被现场作业人员及时发现。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起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型。 2.指出企业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本次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说明现场处置方案中的应急处置主要包含的内容。
1523. 甲公司是一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公司计划新建一套化工中间体生产装置,该项目建(构)筑物包括甲类生产车间(建筑面积200m^2)、甲类仓库、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卸车区、辅助车间等;主要生产原料包括醋酸、醋酸酐、液氯、催化剂等,生产工艺采用连续氯化工艺生产氯乙酸;反应温度为80~120℃,反应压力为0.2MPa,采用DCS控制系统及安全仪表系统;生产主要设备包括反应釜、精馏塔、蒸馏釜、冷凝器、输送泵等,反应釜设置了蒸汽和冷却水夹套设施,生产过程需要的水、电、蒸汽、空气等公用工程和消防设施依托厂区原有设施。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7〕1号),甲公司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开展了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对反应中涉及的生产原料、中间物料、产品等化学品进行了热稳定测试和反应温度危险性评估,反应工艺危险度评估的等级为3级。 该项目通过了当地政府部门的立项审批,甲公司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评价机构和设计单位完成了项目的安全评价、初步设计及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组织了安全条件审查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并出具了审查意见书。 乙公司承担并完成了项目的土建和设备安装工作,施工过程由具有监理资质的丙公司全程进行监理。 项目已经完成了设备管道试压、吹扫、电气试验、单机试车、仪表调校,完成了生产装置的水联动运行。已确认公用工程、消防设施处于备用状态,具备试生产条件。 甲公司组织工艺、设备及安全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线的盲板逐一拆除和销号,并做好了记录;原辅材料、催化剂已经准备到位;编制并审核批准了试生产开工方案;配备了足够的保运人员,随时处理开工过程出现的设备、电气、仪表故障。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反应工艺危险度等级,为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需要进一步获取哪些参数? 2.为确保该氯乙酸生产装置试生产开工安全,试车前需要确认的开工条件有哪些? 3.对反应釜操作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的危险进行辨识。 4.根据《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T50493),该生产装置需要设置何种气体检测报警器,检测何种物质?
1524. A公司为石油仓储企业,储存92号、95号汽油、车用柴油,油库库容60000m^3,共有22座油罐,其中内浮顶汽油罐12座,拱顶柴油罐10座。 为配合地方政府做好乙醇汽油推广工作,A公司拟进行油罐改造。本次改造主要内容为:将2座柴油拱顶罐改造为内浮顶罐后储存汽油;增加乙醇汽油在线调和系统;新设乙醇公路卸车系统;新增汽油储罐油气回收系统;同时对消防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油罐改造前,公司制定了人工清洗储罐的作业流程,包括;清空罐底油,与油罐相连的系统管线加装盲板,拆人孔,蒸汽蒸煮,通风置换,进入内部用高压水冲洗,清理污物。 油气回收系统改造的情况:将现有装车鹤位改为密闭装车,收集装车过程产生的油气,敷设油气输送管线,油气收集系统采取了防止压力超高或过低的措施,将收集的油气输送到装置进行回收;油气收集系统设置事故紧急排放管,事故紧急排放管与油气回收装置尾气排放管合并设置,并设置阻火器。 消防系统升级改造包括增设1座1000m^3消防水池,消防水池设置现场水位显示仪表,并将水位信号传输到消防控制室。 改造工作完成后,公司技术人员修订了储罐区安全检查的要求,内容如下:①呼吸阀、阻火器每年进行一次检查、校验;②储罐的静电接地电阻每年测试一次;③浮顶罐的静电导出线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④安全阀每年对其定压值校验一次;⑤储罐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6年进行一次内部全面检查;⑥储罐泡沫发生器每年检查一次;⑦储罐的其他附件,如人孔、加热器、排污孔等,每年检查一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列出内浮顶储罐的专用附件。 2.补充该储罐油气回收系统的安全技术要求。 3.找出储罐区安全检查要求存在的问题并更正。 4.人工清罐还需补充哪些安全注意事项? 5.补充该企业新增1000m^3消防水池的技术要求。
1525. A公司为一家生产石油化工催化剂的企业,于2010年建成投产,厂址设立在当地政府规划许可的化工园区内,主要产品为过氧乙酸。生产过程使用的原辅料有双氧水、醋酸、甲醇、硫酸、天然气、氮气等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和储存单元包括甲类车间、甲类易燃物仓库、化学品储罐区、氮气储罐等。主要生产工艺属于过氧化工艺,由30%双氧水和醋酸在催化剂硫酸的作用下生成过氧乙酸,反应温度150℃,反应压力0.3MPa。主要设备包括过氧化反应釜、中间储罐、分离器、冷凝器、输送泵等。生产过程采用DCS控制,主要控制工艺参数有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设置了SIS系统。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两座甲醇储罐构成了二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2021年初,该公司委托某安全评价机构进行了安全现状评价,评价报告描述:该公司与周边防护目标的间距满足《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GB50160)和《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GB51283)等标准的要求;生产装置供电负荷为一级供电负荷,由一路电源供电;过氧化工艺生产装置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设置了紧急停车功能,现场勘验时自动化控制系统及紧急停车系统正在改造未投入使用;甲醇储罐区未设紧急切断阀;甲类易燃物仓库新增储存双氧水物料;委托有资质单位完成了过氧化工艺的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危险度为3级;委托具有乙级石油化工设计资质的设计院进行了安全设计诊断工作。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均经过了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并取证。该公司建立了各部门、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如下安全管理制度:①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③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安全管理制度;④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⑤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⑥事故事件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GB/T37243),判定该公司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是否符合要求并说明理由。 2.根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说明本案例中,涉及哪几项生产安全事故重大隐患。 3.该项目涉及过氧化危险化工工艺,说明该工艺的危险特点。 4.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7〕1号)和安全评价报告的描述,提出过氧化反应工艺过程风险管控的措施建议。
1526. A公司是一家储运公司,2002年初正式投产运营。公司设有储罐区、装卸栈台和交换站,罐区有4个罐组、40个储罐,储存涉及的危险物料有苯、甲苯、二甲苯和苯乙烯等;装卸栈台有10个港卸车鹤位,交换站有12台物料泵,通过24根金属软管进行装卸车及储罐之间的倒罐作业。交换站内设有地沟,用于收集交换站现场清洗时的污水。2022年12月初,为提升交换站作业效率,公司计划利用检维修机会,对交换站内部分管道进行改造。该公司生产副总甲和车间主任乙商定对交换站的3根连接甲苯储罐的管道(1~3号)进行改造。2022年12月12日,甲联系和该公司有合作关系的承包商B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丙,要求B公司对交换站的1号管道进行改造。 A公司对1号管道进行了清洗置换。12月15日16时,丙找乙申请16日进行动火作业,办理了动火作业证。乙直接在作业证“动火作业负责人”“动火初审人”和“申请单位意见”栏中签字,并将作业证送生产副总甲签字,甲直接在作业证“动火审批人意见”栏中签字。18时左右,乙在未进行安全交底的情况下直接在“实施安全教育人”处签字,将作业证送到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管理员丁处。丁直接在作业证“分析人”“安全措施确认人”栏中签字,并送给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戊签字,戊直接在作业证“安全管理部门意见”栏中签字。 丙带领管工、电焊工和打磨工4人于12月16日8时到A公司开展改造工作。丙到安全管理部门领取了15日审批的作业证,在作业证“监火人”栏中签字(作业证见下)。8时30分,电焊工开始在交换站内焊接1号管道接口法兰,管工和打磨工在站外预制管道,丙在现场监护。8时50分,电焊工焊完法兰后到站外预制管道,管工到站内用气割进行管道下部开口,因割口有清洗管道的残留污水流出,管工停止作业等污水流尽。9时40分,管工继续管道开口作业,开口时产生的火花立即引燃地沟内残存的可燃液体,火势在地沟内迅速蔓延到交换站上方的管廊,管廊起火燃烧。此次事故造成一死两伤。 [2560_79.gif] 注:斜体字部分为申请人和审批人填写的内容。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回答。 1.指出该公司动火作业票中的错误有哪些。 2.补充该公司动火作业票中“安全措施”缺少的内容。 3.补充说明在动火作业前安全措施交底应该包括的内容。 4.说明动火作业监护人的职责要求及资格要求。
1527. 某市2009年规划建设一化工工业园区,完成了园区规划,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出台了本市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工作要求,一些化工企业陆续搬迁入园。根据构建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要求,2019年10月,该市聘请行业安全专家对园区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其中评估的2018年实施搬迁入园的4家公司的情况为:A公司主要产品为烧碱、液氯、乙酰甲胺磷、甲胺磷、三氯化磷等,搬迁后将甲胺磷装置能力由2×10^4t/a提高到4×10^4t/a;B公司主要产品为液氨、尿素,合成氨产能由30×10^4t/a提高到50×10^4t/a;C公司主要产品有扑虱灵、乙烯利、正丁酯等,主要原料有二氯乙烷、三氯化磷、正丁胺等,生产装置同等产能搬迁,搬迁前企业开展过反应安全风险评估;D公司主要产品涉及重点监管的硝化工艺和重氮化工艺,搬迁后主要产品产能由800t/a提高到1200tVa,部分工序进行工艺技术改造,其中C公司一原料罐区储存原料见下表。 [2560_80.gif] 在评估过程中,专家就B公司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进行访谈,B公司主要负责人讲目前企业仅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其他工作暂未进行。专家对D公司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等进行了访谈,主要负责人就安全责任制落实和管理情况进行说明:我们企业规模小,员工少,尽管产品反应工序多,生产周期长,但我们通过严格管理,死看死守,严格的奖罚制度,近几年未发生死亡事件,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安全管理较好。 安全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后提出的问题如下: A公司: 1.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是生产职责; 2.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安全风险清单不清晰; 3.公司总经理安全资格证书超过时限1个月未及时取证; 4.三氯化磷装置未进行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B公司: 1.液氨充装用液体装卸臂未配备液压操纵的紧急脱离系统,不符合《液体装卸臂工程技术要求》(HG/T21608); 2.制定了动火特殊作业管理制度,但未有效执行; 3.企业可燃、有毒气体探测器接入DCS系统显示报警,不符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安全仪表系统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4〕116号)的要求; 4.仅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不完善。 C公司: 1.未建立和发布本公司的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加氢反应未设置冷却水流量参数;二氯乙烷检测报警值,操作法中规定25%LEL,DCS中设置H3.382ppm,HH6.772ppm,计量单位不一致; 3.三氯化磷和正丁酯分厂现场专项应急预案中,对现场指挥人员认定不清,对班组人员应急职责未明确。 D公司: 1.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未有工会主席安全职责; 2.甲苯卸车泵出入口法兰无静电跨接; 3.重氮化工工艺装置有自动化控制系统,但仍采用人工手动操作; 4.硝化工序主操未有操作资格证; 5.未及时消除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C公司罐区物料储量情况,计算该罐区是几级重大危险源。 2.根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针对评估结果指出4家公司可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问题。 3.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意(安监总管三(2017)1号)》,指出这4家企业中搬迁后哪家需要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并说明理由。 4.根据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要求,指出B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中的不足并完善相关工作内容。 5.结合D公司主要负责人的访谈和专家提出的问题,判定D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落实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法》要求,列出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1528. A公司是一家油田化学品助剂生产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扩建了5×10⁴t/a助剂项目,主要装置包括破乳剂生产车间(破乳剂生产线和高温生产线)和清水剂生产车间(清水剂生产线、复配生产线),辅助设施包括甲、乙类仓库、丙类库棚、储罐区(包括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储罐组)及公用工程系统。 破乳剂生产线包括聚合、复配及交联三个单元,聚合反应的操作条件为145℃、0.4MPa,反应过程放热,生产原料包括环氧乙烷(熔点-112.2℃,沸点10.8℃,闪点-29℃)、环氧丙烷、甲醇、二甲苯、引发剂等。 高温生产线缓蚀剂产品中间体生产工艺包括酰胺化反应(反应条件140~230℃、0.2MPa)、环化反应和复配反应。中间体生产工艺具有烷基化工艺危险特点,生产原料包括丙烯酸、过硫酸铵、过氧化苯甲酰等;烷基化反应是在导热油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过程放热。 环氧乙烷采用半冷冻储罐储存,储罐储存压力为0.3~0.4MPa、储存温度为-6~0℃;环氧丙烷储罐储存压力为0.2~0.3MPa、储存温度为-10~25℃;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储罐设置氮封保护系统和安全阀,安全阀出口泄放气体引至安全处置设施,并利用蒸汽(与储罐压力联锁)对泄放气体进行稀释、吸收。 破乳剂车间、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储罐均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在基础设计阶段开展了HAZOP分析,办理了建设项目“三同时”手续,项目完成了中间交接、设备管道吹扫、试压、单机设备试车、电气仪表调试及联动运行,已确认公用工程、消防设施处于备用状态。 公司安排安全环保部门牵头组织开工条件确认,确认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装置区施工临时设施拆除、“三查四定”、公共系统准备、施工完成、开工方案和操作规程的审核批准等情况。 通过试生产发现环氧乙烷储罐操作温度-6~10℃即可满足生产需要,设计院对储罐操作温度及冷冻机组联锁进行了设计变更。仪表维护单位提出并办理审批手续,使用单位、仪表维护单位共同审批后实施了变更。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对破乳剂车间、环氧乙烷储罐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辨识。 2.请说明高温生产线中间体合成工艺应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 3.请说明环氧乙烷储罐联锁设计变更的工作程序。 4.该公司开工条件确认工作中,错误的做法有哪些?请补充开工条件确认的内容。
1529. C公司为危险化学品仓储企业,员工人数200人,厂区建有仓储区和辅助生产区。仓储区包括储罐区、装卸栈台、泵棚和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等,其中储罐区内浮顶储罐22座,储存甲、乙类易燃液体,构成一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辅助生产区包括办公楼、实验室等。 因安全和环保的需要,C公司启动化学品储存升级改造项目,将4座内浮顶储罐的铝质内浮盘改造为全接液蜂窝双层不锈钢内浮盘,同时完善内浮顶储罐专用附件,并增加卸车栈台油气回收系统。 储罐改造前,C公司制定了人工清洗储罐的作业方案,主要包括倒空罐底油、系统管线加堵盲板、拆人孔、蒸汽蒸煮、通风置换、高压水冲洗、清理污物。 D公司承担储罐改造工作,C公司对D公司的作业人员进行了安全教育培训及改造方案施工作业交底。某日,C公司于10:30对拟施工的储罐T-202办理了受限空间和动火安全作业票,按照取样规范在可燃气体和氧浓度分析均合格后,作业人员开启了强制通风风机。D公司甲、乙、丙3名作业人员佩戴供风式面具进入该储罐开始打磨作业,监护人员丁负责在储罐外监护,4人于12:00停止作业,关闭了机械通风风机外出午餐。13:30甲、乙、丙、戊4人回到作业现场直接进行作业,14:20丁返回作业现场发现4人倒在罐内,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救援队人员到达现场施救发现4人均已死亡。 经事故调查,事故直接原因是储罐T-202交出检修时,未按人工清洗方案在系统管线上加堵盲板,而是通过关闭阀门与相关储罐和管道进行隔离。由于阀门内漏,氮气串入T-202内。4人回到现场入罐作业前未开启强制通风风机、未佩戴防护面具并进行气体分析,直接入罐作业导致死亡。调查发现该企业作业场所配备了符合要求的过滤式防毒面具、手电筒、对讲机、急救箱或急救包、吸附材料或堵漏材料、洗消设施或清洗剂、应急处置工具箱,但还存在应急救援物资配备不足的情况。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明内浮顶储罐应当配置的专用附件。 2.请列出本案例储罐人工清罐作业方案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请根据本案例的事故调查结果补充说明事故原因。 4.根据《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30077),该企业属于第几类危险化学品单位?本案例中作业场所还应配备哪些应急救援物资?
1530. 某市化工园区2014年建成投用,共有正常生产的化工企业40家:26家精细化工生产企业、10家危险化学品仓储企业、4家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其中8家企业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园区内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有硝酸铵、丙烯、氨、环氧乙烷、氢气、甲醇等,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有聚合工艺、加氢工艺、硝化工艺、氟化工艺等,剧毒化学品有氰化氢、氟化氢等。 园区周边建有一个150人的员工倒班宿舍楼、一个120人的园区管委会办公楼、一个3000m^2的综合超市、一个电信邮政储蓄网点和一个加油加气站。 2019年初,该市启动化工企业“入园”整治行动,周边3家精细化工企业计划年底前搬迁进入园区,其中A公司是以氯气、苯酚等化工原料生产农药的精细化工企业,B公司是以甲苯为原料的硝化工艺精细化工生产企业,C公司是以氯气为原料的氯化工艺为基础的精细化工企业。入园前3家企业分别向园区管委会提交了企业基本现状,同时A公司还提交了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报告,B和C公司均提交了安全设计诊断报告。 同年,园区管委会以整治行动为契机,委托某咨询公司对园区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发现如下问题:部分企业设备、管道的平面布置防火间距不符合要求;控制室至加热炉净距不足10m;园区道路上的管廊净高为4m;穿过道路的埋地管道埋深为300mm;可燃气体的凝结液直接排入生产污水管道;1家企业的甲醇原料预处理车间内设有非抗爆外操室;2家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企业没有完成“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A、B、C3家企业提供的入园申请材料,判断哪家企业不符合入园条件,并说明理由。 2.园区周边建设的一般防护目标中,哪些属于一类防护目标?哪些属于二类防护目标?哪些属于三类防护目标? 3.针对园区安全风险评估提出的不符合项给出整改意见。 4.请根据该园区企业生产原料及产品的特点,说明确定外部防护距离的流程与方法。 5.上述场景中“双重预防机制”具体指什么?请说明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531. Y公司是一家以特种化工、精细化工(聚氨酯)为核心业务的中型化工企业,具有甲苯二异氰酸酯10×10^4t/a、二硝基甲苯15×10^4t/a、硝基二甲苯1×10^4t/a的生产能力,Y公司生产装置已构成重大危险源。 Y公司光气化工艺为:来自煤气工段储气柜的一氧化碳先经洗气塔洗涤,气水分离后进入煤气压缩机压缩,压缩后的一氧化碳再经缓冲罐,冷冻盐水喷淋,分子筛干燥器干燥后进入控制罐,并经流量计计量后,与同样经过计量的氯气(外购液氯钢瓶,经液氯气化器气化)一并进入混合器。混合器内的混合气体依次经过一级光气化反应釜和二级光气化反应釜后制得光气。反应过程强烈放热,反应器设有水冷却夹套,控制温度在200℃以下。该装置设置了紧急冷却系统,反应釜温度、压力报警联锁等安全仪表设施。 Y公司光气装置主要生产设备和单元为:氯气缓冲罐、液氯气化器、光气化反应釜、钢瓶起重机、一氧化碳压缩机、一氧化碳缓冲罐、洗气塔、物料泵和光气储运单元等。 2011年,Y公司因一氧化碳泄漏,遇静电火花发生爆炸,造成光气装置损坏,致使大量光气泄漏扩散到周边区域。此事故造成1人死亡,50人中毒。 事故暴露出Y公司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不全面、未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应急预案不具可操作性、平时未开展应急演练、各级安全生产人员责任不落实。 Y公司认真反思、总结教训,并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1号),指出Y公司在应急管理方面应满足的要求。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列出Y公司光气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指出事故的主要致害物。 3.指出光气生产装置需要重点监控的单元以及重点监控的主要工艺参数。 4.结合Y公司光气泄漏事故,列出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现场处置过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
1532. F集团公司拥有长距离轻质原油运输管道(简称Ⅱ号管道),公司下属的H分公司负责Ⅱ号管道日常巡检维护,公司下属的Ⅰ分公司负责Ⅱ号管道现场抢险以及其他应急处置。 Ⅱ号管道经由G市的海港居民生活区(简称海港区)。2013年12月2日19时,Ⅱ号管道在海港区的港大十字路口附近发生原油泄漏。原油泄漏到港大路路面,同港大路的污水一并流入港海下水道。 港海下水道是G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将生活污水输运至C市的二污水处理厂。 当日21时许,H分公司向G市海港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F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了Ⅱ号管道在海港区的原油泄漏情况。同时,H分公司开展泄漏点分析、泄漏量估算和泄漏原油流淌范围的勘查。初步确认,泄漏点在港海下水道与Ⅱ号管道交叉点的上方,泄漏原油已沿港大路流淌约70m,并有大量原油流入港海下水道。 为控制原油泄漏,H分公司通知I分公司进行现场抢险堵漏。I分公司抢险队和装备于3日5时到达泄漏现场,并组成现场抢修组,由甲任组长。甲带领技术员乙、丙进行了现场勘查,发现Ⅱ号管道泄漏部位上方有0.4m厚的水泥盖板,必须使用工程机械先将水泥盖板凿碎、拖离,才能确认泄漏点,并进行后续抢修堵漏。甲找来液压破碎锤,准备进场施工。 海港区的部分晨练居民闻到油气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部分人员到抢修现场围观。一些通过港大十字路口的行人,发现抢修现场交通受阻,也挤到现场观望。 3日7时30分,甲下令工程破碎机械进入抢修点作业,液压破碎锤开始敲砸盖板,施工5min后突然发生爆炸,随后施工点周围港海下水道内多处发生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经事故调查组确认,此次爆炸事故第一起爆点在液压破碎锤周边0.5m范围内。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第一起爆点的可能点火源和港海下水道内参与爆炸的物质。 2.指出此次事故在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3.指出此次事故事后处置应开展的工作。 4.简要说明F集团公司为确保Ⅱ号管道运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1533. 2014年12月20日18时,66号高速公路因降雪封闭,21日7时重新开放。9时该高速公路Y路段M隧道内距入口20m处,一辆以60km/h速度自西向东行驶的空载货车,与前方缓行的运输甲醇的罐车发生追尾碰撞,罐车失控前冲碰撞隧道内同方向行驶的小客车,造成连环追尾事故。 事故发生后,甲醇罐车押运员甲从右侧门下车,走到车后,发现甲醇罐车尾部防撞设施损坏,卸料管断裂,甲醇泄漏,为关闭卸料管根部球阀防止甲醇进一步泄漏,甲要求司机乙向前移动车辆,该车重新启动向前移动1m后停止,司机乙熄火下车走到车身左侧罐体中部时,发现地面泄露的甲醇已经起火燃烧,并形成流淌火,迅速引燃前后车辆,事发时受气象和地势影响,隧道内气流由西向东流动,且隧道东高西低,形成烟囱效应,甲醇和车辆燃烧产生的高温有毒烟气迅速在隧道内向东蔓延,继而在隧道内引起大火和浓烟。事故烧毁隧道内车辆12辆,造成25人死亡,6人受伤,隧道受损严重。 事故调查发现:甲醇罐车由轻型货车改装而成,车辆整备质量2.76t,核定载货量2.24t,实际装载甲醇3.7t;司机乙持大货车驾驶证,驾驶证在有效期内;押运员甲为临时用工人员;空载货车为D物流运输公司零担货车,车辆和驾驶员手续齐全,均在有效期内;事发时,因长时间封路等待,零担货车驾驶员丙疲劳驾驶,未及时注意到前方路况变化,导致追尾碰撞。 甲醇罐车隶属E公司,该公司自2014年6月开始一直使用改装车运输甲醇。 E公司为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在有效期内,无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资质,该公司共有员工15名,其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名,由公司出纳兼任。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丁,丁上一次接受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为2012年12月。 E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员工从未接受过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应急培训。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指出E公司哪些人员应通过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考核。 2.简述甲醇罐车被追尾碰撞后,甲、乙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简要说明该起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4.指出E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534. E印刷企业为重点防火单位,厂区占地面积23000m^2,员工1200人,设有安全生产管理科并配备了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个车间有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印刷企业厂区主要设施和设备有:胶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彩印、油墨调配、维修等车间;原料库、油墨库、化工库、废料库;变配电站、柴油发电机房、空压机房、燃气锅炉房、消防监控室;5t桥式起重机8台、叉车15辆、电瓶车20辆及电瓶车充电室。 企业内10kV变配电站配置2台变压器;柴油发电机房有柴油发电机1台;在厂区西南角有柴油罐区1个;罐区内有供发电机使用的10t柴油储罐1座;空压机房有供气量为20m^3/min的空气压缩机3台;锅炉房有蒸发量20t/h的燃气锅炉1台。 油墨调配车间用水性油墨、乙酸乙酯、丙酮、酒精等原料,为其他车间调配、提供不同的油墨。 维修车间有车床5台、钻床8台、铣床3台、电焊机6台、砂轮机3台及氧气瓶、乙炔气瓶等。 原料库储存纸500t;油墨库储存各类油墨30t;化工库储存稀料20t、丙酮5t、乙酸乙酯10t、酒精8t;废料库存放压坨打包的废纸25t。 2017年7月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中,发现废料库房存在坍塌危险。为确保安全,采取了设置警示标志、加强监督检查、控制人员进入等临时性措施,并制定了拆除重建方案,计划在年底前完成整改。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E印刷企业的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 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指出E印刷企业应取得的安全检测报告的类别。 3.指出E印刷企业内必须使用防爆电器的场所。 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编制E印刷企业废料库房坍塌隐患治理的简要方案。
1535. 某时间某炼油厂油品分厂罐区发生爆炸,引起310号油罐燃烧,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9万元。事故当日13时许,某炼油厂油品分厂半成品车间工人黄某在当班期间,发现310号油罐油面高度已达14.21m,接近警戒高度14.30m。黄某马上向该厂总调度做了报告,并向总调度请示310号油罐汽油调和量。 根据总调度的指示,黄某进入罐区将油切换至304号油罐。13时30分许,黄某在给310号油罐作汽油调和流程准备时,本应打开310号罐D400出口阀门,却误开了311号D400出口阀门。15时许,黄某开启11A号泵欲对310号油罐进行自循环调和,由于错开了311号D400出口阀门,实际上此时310号油罐不是在自循环,而是将311号罐中的汽油抽入310号油罐。15时40分,仪表工陈某从计算机显示屏上发现310号油罐油面不断上升,随后计算机开始“高位报警”,陈某当即让黄某到罐区去核实一下310号罐的油面高度,黄某却误认为是计算机不准确,没去核实也未采取其他措施。 16时,在交班时违反规定,没有在油罐现场进行交接班,也未核实油罐流程。17时50分,310号油罐的汽油开始外冒,部分汽油挥发,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18时15分,某单位职工吕某驾驶手扶拖拉机路过罐区11号路时,排气管排出的火星遇空气中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发生起火爆炸,导致吕某当场死亡,另一工人被严重烧伤抢救无效死亡。310号油罐当即燃烧,持续17h后被扑灭。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试分析该罐区具有的危险因素。 2.指出防止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控制措施。 3.试分析引发此次事故的第一点火源和原因。 4.试分析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5.试分析该事故中违章行为。
1536. 2011年8月5日,G炼油企业污水车间要将污水提升泵房隔油池中的污水抽到集水池中,污水车间主任甲在安排抽水作业时,因抽水用潜水泵要临时用电,于是联系电工班派电工到污水提升泵房拉临时电缆,并按要求申办了临时用电许可。5日15时,电工班安排2名电工至污水提升泵房为潜水泵接电,污水车间在未对作业进行风险辨识、未制定具体作业方案的情况下,安排乙、丙、丁、戊将2台潜水泵下到隔油池内,并启动潜水泵开始抽水。6日9时,乙、丙、丁、戊继续进行抽水作业。10时,污水车间主任甲到作业现场检查。发现使用刀式开关和明接线。但未向乙、丙、丁、戊指出现场用电存在的安全隐患,只要求大家注意安全后就离开了现场。11时20分,乙等发现2台潜水泵出水管不出水,遂拉下了刀式开关去吃午饭。13时,当地气温达到35℃。乙等吃完饭后,到抽水作业现场准备继续抽水,乙合上潜水泵的刀闸式开关后,发现潜水泵还是不工作,于是提拉电缆。将潜水泵从隔油池中往上提。由于电缆受力,又未拉下刀闸式开关,导致电缆与潜水泵连接线松动脱落,形成电火花,引爆隔油池的混合气体,爆炸引起大火,消防队接警赶到后将大火扑灭。该起事故,造成现场作业的乙、丙、丁、戊当场死亡,污水提升泵房严重损毁。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起事故中作业现场存在的违章行为。 2.分析该起事件的成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3.根据以上案例,试撰写进入污水提升泵房等受限空间进行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4.根据以上案例,试阐述临时用电作业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1537. 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制造和销售业务,该企业已向有关部门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在等待证书下达期间,为保证工期提前生产,原料、产品是通过其所办的一家机电产品经营公司购买和销售的,这家经营公司从一家合法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公司买进原料。 该企业有一原材料危险化学品库房,因所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量已经超过临界量,构成重大危险源,比较危险。为此,该企业选调了一个工作认真、踏实、责任心很强的员工管理该库。该员工确实没有辜负企业的期望,一个人负责原材料出入库房,没有出现任何差错。该库房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已经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为提高经济效益,该企业扩建一条危险化学品产品生产线,原料、产品均是危险化学品。前期工作准备好后,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提交了下列文件:①可行性研究报告;②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或者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燃点、自燃点、闪点、爆炸极限、毒性等理化性能指标;③包装、储存、运输的技术要求;④安全评价报告;⑤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条件,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很快就颁发了批准书,项目顺利实施。 半年后生产线建成,按程序经过相关部门“三同时”验收后投产。为满足用户需要,产品采用简易包装袋,附印上质量指标。用户需要少量的产品时,该企业用小货车送货上门。产品供不应求,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场景,指出该企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的有关要求。 2.根据以上场景,指出该企业在重大危险源申报方面的问题,并说明危化品生产企业构成重大危险源需上报的单位。 3.根据以上场景,指出该企业在危险化学品包装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危险化学品包装要求。 4.根据以上场景,说明该企业在危化品储存方面及危化品运输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说明正确的做法。 5.试写出该企业在扩建工程中,应提出的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
1538. 某年7月22日9时50分左右,某化工厂正在执行甲苯装卸任务的汽车槽车突然发生爆炸起火,将整辆汽车槽车包括车上1~3t的甲苯全部烧毁,造成2人死亡。 1.事故经过 7月22日上午,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46.5t甲苯,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2名装卸工执行卸车任务。约7时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由于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4m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流方式,即用4条塑料管(两头套橡胶管)分别插入火车和汽车罐体,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塑料管流入汽车罐车。约8时30分,第一车甲苯约13.5t被拉回公司仓库。约9时50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车。汽车司机将汽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装卸点约20m的站台上休息,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车前后2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入2根自流式装卸管。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车顶上的装卸工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喝水。人刚走离汽车约2m,汽车槽车靠近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爆炸冲击波将2根塑料管抛出罐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使汽车槽车周边燃起一片大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炸死。约10min后,消防车赶到。经10多分钟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步的扩大,火车槽车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已全部被烧毁。 2.背景材料 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台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没有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灌装前槽车通地导线没有接地,也没有检测罐内温度。 3.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 (2)间接原因是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引发爆炸事故。 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台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试说明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及高温天气装卸作业的有关要求。 2.根据以上事故,试分析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3.根据以上事故场景,试说明静电防护措施及静电接地要求。 4.根据以上案例,试说明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
1539. B公司是一家制药企业,成立于2007年,现有员工2400人。公司内设4个化学合成车间、1个回收车间和6个冻干车间,以及6个生产辅助部门。 为解决四车间地下室两台冷媒槽(1号、2号,-15℃冷媒)长时间运行后出现的渗漏问题,B公司拟对-15℃冷媒系统进行管道改造,把2号清水槽与1号、2号冷媒槽互换使用功能。改造实施内容由C公司承担,并下达相应的任务派工单。 2019年4月15日8时30分左右,B公司技改处安排施工负责人姬某带领施工人员到达四车间地下室,其中一名施工人员没有参加安全培训。8时50分左右,四车间副主任、自动化控制工程师到现场,向姬某等施工人员口头交代具体改造工作,之后随姬某一起离开现场。9时左右,四车间工段长李某办理了二级动火证和临时用电许可证,将一式三联动火票及临时用电许可证一并交与监护人孙某。 15时10分左右,现场堆放的冷媒增效剂(主要成分为氧化剂亚硝酸钠,有机物苯并三氮唑、苯甲酸钠)产生爆燃,放出大量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造成现场施工和监护人员中毒窒息死亡。 B公司总经理在接到事故报告后,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救援后期,随着地下室烟雾变小,因部分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现场使用后气压不足,部分救援接应人员佩戴普通防护面具进入地下室参与救援。 据悉,该公司在之前已多次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均未造成比较大的事故损失。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导致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 2.为保证动火作业的安全,B公司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3.简述B公司总经理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4.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说明B、C两家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作业时,签订安全管理协议的主要内容。
1540. 2020年5月3日,某加油(气)站在维修输油管道过程中动火作业时发生爆燃,造成1人重伤、1人轻伤。2020年5月9日重伤者死亡,直接经济损失85万元。该加油(气)站位于A市市郊,距离市区10km。该加油(气)站主要经营汽油、柴油、压缩天然气,由地下储油罐、加油机和管理室三部分组成,还设有库房和为汽车加机油、润滑油的附属设施等。加气主要设备包括气体干燥器(国内设备)、压缩机组、储气瓶组、加气装置等。 事故经过: 2020年5月1日,该加油(气)站在实验调整加油机时发现加油机(汽油)抽不出油。该加油(气)站负责人谢某,对该站部分输油管道进行维修作业。2020年5月2日8时左右,谢某安排两人进入该加油(气)站对该站输油管道进行维修作业,当天在该站负责人提示下完成了1号“人孔井”底阀更换维修。5月3日7时40分左右,工人对2号“人孔井”管道进行检查,发现“人孔井”中底阀出现问题,需更换底阀。在更换底阀时,发现底阀取不出来,便决定更换部分输油管,对井下输油管实施焊接。在实施动火操作过程中,因工人未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引发残存油气爆燃,造成1人重伤、1人轻伤。事故发生后,伤者被及时送到医院救治,5月9日重伤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以下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简要分析该加油(气)站存在的物理和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2.为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简述该加油(气)站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3.简述动火作业的注意事项。 4.简述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