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1层办公楼,无特殊库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首层室内外地面高差0.45m,房屋高度39.45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建于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其标准层平面和剖面如图1-8-17所示,初步计算已知:首层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2500kN,其余各层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均为12000kN,屋面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0500kN,各楼层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均为2300kN,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650kN;折减后的基本自振周期T(来学网)=0.85s。
  1. 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方案比较时,结构顶层附加地震作用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来学网)2430
    B.
    (来学网)2460
    C.
    (来学网)2550
    D.
    (来学网)2570
  2. 第5层某剪力墙的连梁,截面尺寸为300mm×300mm,净跨l=3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_f=19.1N/mm,f=1.71N/mm),纵筋及箍筋均采用HRB400。在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该连梁端部起控制作用且同时针方向的弯矩,同一组合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和竖向地震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V=20kN,该连梁实配纵筋上下均为320,箍筋为声8@100,α=35mm,试问,该连梁在抗震设计时的端部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来学网)185
    B.
    (来学网)200
    C.
    (来学网)215
    D.
    (来学网)230
  3. 假定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2s,但具体数值未知,若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方案比较,试问,本工程T(s)最大为何值时,底层水平地震剪力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剪重比(底层剪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之比)要求?
    A.
    (来学网)0.85
    B.
    (来学网)1.00
    C.
    (来学网)1.25
    D.
    (来学网)1.75
  4. 假定本工程设有两层地下室,如图1-8-18所示,总重力荷载合力作用点与基础底面形心重合,基础底面反力呈线性分布,上部及地下室基础总重力荷载标准值为G,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基底反力的合力点到基础中心的距离为e,试问,当满足规程对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零应力区面积限值时,抗倾覆力矩M与倾覆力矩M的最小比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地基承载力符合要求,不考虑侧土压力,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A.
    (来学网)1.5
    B.
    (来学网)1.9
    C.
    (来学网)2.3
    D.
    (来学网)2.7
正确答案:
(1)A
(2)C
(3)D
(4)C
答案解析:
64.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B.0.1条计算。
9度、多遇地震,查表3.3.7-1得到α=0.32;场地Ⅱ类、第一组,查表3.3.7-2得到T=0.35s。T=0.85s>T=0.35s且<5T=1.75s,依据3.3.8条,得到

T=0.85s>1.4=0.49s,查表B.0.1,得到
δ=0.08T+0.07=0.08×0.85+0.07=0.138;
FG=0.1440×0.85×(12500+9×12000+10500+0.5×10×2300)=17442kN
结构顶层附加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F=δF=0.138×17442=2407kN,选择A。
65.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7.1.8条,今连梁跨高比3000/300=10>5,应按框架梁计算。
丙类建筑、Ⅱ类场地、9度设防,故抗震措施为一级。依据6.2.5条计算如下:




取二者较大者,为215.3kN,选择C。
点评:连梁的剪力计算在规范的7.2.22条亦有规定,对比可知,二者两者相同。
66.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3.1.13条,T≤2s、9度,得到λ=0.064。因此,对于底层,应要求V≥0.0640。按照底部剪力法,依据B.0.1条,应有V=0.85αG。于是,要求α≥0.0753。
因四个选项所给数值只有一个等于5T=1.75s,所以,假设T在T和5T之间。于是得到

解出T≤1.747s,选择D。
67.今高宽比为39.45/23=1.72<4,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12.1.6条,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积的15%。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8.4.2条的条文说明,基础抗倾覆稳定系数为,y为基底平面形心至最大受压边缘的距离,e为作用在基底平面的组合荷载全部竖向合力对基底平面形心的偏心距。
对于本题,,故选择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