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

754. 2022年9月23日凌晨5时许,A公司硝酸钡包装车间在检修雷蒙机的过程中发生爆燃事故。检修工甲、乙,车间工作人员丁、戊相继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01.90万元。A公司利用雷蒙机对干燥好的硝酸钡粗粉进一步磨细,使之达到120目粒度要求。 9月23日2时04分,三车间(硝酸钡包装车间)三班班长向一车间主任报告说雷蒙机坏了,3时20分左右,着手对雷蒙机进行检修,依次对雷蒙机上方管道、盖子、选筛、梅花架等部件进行拆除,期间因个别螺栓锈蚀严重咬死,便对螺栓进行了切割作业,并用铁器对难以松动的螺栓进行敲打。 为了加快检修进度,用5吨的手动葫芦起吊雷蒙机梅花架,梅花架连着轴承,并通过联轴器与底部的齿轮变速箱相连,因检修人员在匆忙中未拆除联轴器靠背轮上的螺栓,在起吊梅花架时通过梅花架一联轴器一变速箱转动轴作用到了底部的变速箱上,使铸铁材料的变速箱盖崩掉了一大块,形成面积0.15m2的半月型开口,变速箱内的机油喷出与裂(喷)口处摩擦产生了静电火花。5时30分左右,雷蒙机底部的变速箱发生爆燃。 爆燃事故造成雷蒙机房及包装车间厂房内长15m,宽14m,高7.5m空间范围内的设备及建筑不同程度损坏,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了在场的4名员工相继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01.90万元,造成了较大的人员及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 根据事故调查发现存在如下问题:(1)安全投入不足:投入40万元用于市安监局排查出的43条安全隐患的整改。投入38万元用于收尘、线路、工艺改造等,没有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2)教育培训不到位:有厂级和车间级安全培训资料,无班组培训资料。(3)应急救援预案没有演练:企业虽然编制了应急救援预案,但没有进行应急救援演练。(4)现场管理混乱:明知硝酸钡与机油混合的危险性及防范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认真落实,还存工作车间吸烟的现象。 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755. 2020年4月8日凌晨4时03分,A公司糠醛车间原有装置B01水解釜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 A公司水解工序从装釜至排渣周期为3小时,2020年4月8日2时53分至3时12分B01水解釜操作工甲对B1号水解釜进行了第一次装料(甲无《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合格证》);3时29分至3时30分进行第二次装料;3时30分开始升压;3时45分开始产生醛气,醛气送入初馏塔。4时03分22秒(查电厂监控),甲正在为B12号水解釜准备装料时,听一声巨响,位于厂房西侧发生了爆炸,停电。 (一)直接原因。 该装置中水解釜使用时间已达十年之久,且受正常操作温度、压力交替变化,耐酸衬层受影响而产生裂纹,导致酸性气体渗透过耐酸砖,与水解釜本体接触,对水解釜本体产生局部腐蚀使之变薄,个别地方穿孔、裂缝。水解釜内的压力虽未达到设备设计压力,但现有水解釜承压能力不能满足生产(压力)的需要,导致爆炸。 (二)间接原因。 设备管理不到位。 (1)水解釜作为压力容器,企业设备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不懂不会,不认真履行职责,未按照规定进行月检查和年检查。未及时发现水解釜本体腐蚀这一安全隐患,导致设备带病运行。 (2)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达不到安全要求。装置全流程未安装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设备未加装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测量、控制仪表,且水解釜压力表参数没有记录。 安全管理不到位。 (1)公司安全管理混乱,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不到位;技术管理水平较差,45台水解釜长期没有压力登记,压力容器自查流于形式。 (2)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工作流于形式,对风险辨识评估不准确,不懂不会现象严重,将本厂重大风险点压力容器确定为一般风险,未按照隐患清单进行安全排查。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判断该起事故的事故类型和事故调查组织单位? 2.结合案例背景,分别判断耐酸衬层、水解釜本体破裂的型式? 3.结合案例背景,简述压力容器安全操作的一般要求。 4.上述场景中“双重预防机制”具体指什么,该如何进行。
756. 2017年6月28日16时40分,B化工分公司乙炔厂一车间炭黑水处理系统工艺管线焊接作业过程中,发生着火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82.4万元。 发生事故的炭黑水工段为乙炔装置处理炭黑水的环保工艺设施,炭黑水储罐用于储存缓冲来自部分氧化工段的炭黑废水,后经炭黑水输送泵打入下游装置作进一步处理。事故罐高6.4m、直径5.0m、容积127.2m3,常压,设计温度60°C。罐顶设置的放空口直接与大气连通,放空管高0.3m。 2017年6月26日,化工分公司机修车间按照既定方案,拟将乙炔一车间储罐顶部N2接口与管线连接起来,用于回收部分炭黑水。 6月28日14时,作业人员在对罐顶的管线弯头处进行焊接时,储罐压力升高冲破水封,防火毯和毯上的积水被同时吹起,作业人员暂停动火作业并将现场情况上报。由于接近下午下班时间,焊接工作也已接近尾声,机修车间技术员为尽快完工,提议继续施工。施工过程中,一名焊工在进行管口对接时,随手将已接通电源的电焊把钳搭在管线上,由于管口对接过程中管线左右摇晃,电焊不慎掉落,遇到罐顶积水产生火花,引发罐顶边缘着火,紧接产生回火致使储罐发生闪爆。 事故调查发现以下问题: 机修车间未严格落实作业安全措施,对现场动火作业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发现隐患后并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也未重新制定作业方案;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不到位,检维修管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强令他人冒险作业,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也不足,对强令冒险作业的行为没有拒绝。 乙炔一车间制定的作业安全措施不完善,采用临时水封措施阻止正在运行的炭黑水储罐内可燃气体逸出,却进一步加剧了槽内可燃气体的积聚,使其危险性增加;乙炔一车间对监护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未及时制止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 分析人员进行动火分析时,仅对罐顶放空管口处做检测分析,违反国家标准规范和企业安全制度的要求。 炭黑水贮槽存在设计缺陷,未考虑乙炔在储罐中富集的因素,未设置惰性气体保护装置。罐体建设施工阶段,焊接质量不过关,槽顶焊缝有质量缺陷,致使可燃气体泄漏。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判断乙炔厂一车间炭黑水处理系统工艺管线焊接作业涉及的特殊作业类型。 2.依据事故调查发现的问题,帮助B化工分公司提出整改措施。 3.结合案例背景,分析电焊作业需要注意的事项。 4.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判断强令他人冒险作业、违章冒险作业、监护人员未及时制止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分别为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中的什么因素。
757. 2018年11月28日零时40分55秒,M公司氯乙烯泄漏扩散至厂外区域,遇火源发生爆燃。该公司下设生产运行处、安全处、物资管理处、人力资源处等11个处室及聚氯乙烯、电解、机电仪表、热电4个车间。主要产品聚氯乙烯树脂、片碱、液碱、液氯、盐酸、次氯酸钠等。主导产品聚氯乙烯树脂和烧碱。 M公司以电石为原料通过发生器制得乙炔,以电解食盐水产生的氯气和氢气合成制得氯化氢,乙炔与氯化氢通过转化器生成粗氯乙烯单体,水洗、碱洗后,经过气柜气量调节,压缩后送入精馏工序。其中氯乙烯是国家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的一种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致癌性(类别1A)的危险化学品,氯乙烯又名乙烯基氯,是一种应用于高分子化工的重要单体,可由乙烯或乙炔制得。 M公司储罐区位于厂区南侧,由西向东分布有3台氯乙烯气柜,容积分别为1#5300m3、2#2500m3、3#2500m3(未投用),2台氯乙烯球罐(一用一备)容积均为2000m3。1#氯乙烯气柜位于储罐区西北侧,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设计压力4kPa,工作压力约4kPa,设计温度50℃,工作温度常温。双层钟罩结构,底部水槽内径24.5m、高7.46m,溢流口距水槽顶部100mm。 聚氯乙烯车间的1#氯乙烯气柜长期未按规定检修,事发前氯乙烯气柜卡顿、倾斜,开始泄漏,压缩机入口压力降低,操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气柜卡顿,仍然按照常规操作方式调大压缩机回流,进入气柜的气量加大,加之调大过快,氯乙烯冲破环形水封泄漏,向厂区外扩散,遇露天放置在氧气制备及灌装工段厂房东墙外的处于通电状态下的XL-1型箱型高温炉发生爆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中氯乙烯的危险性类别,依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300002-GB3000029)指出氯乙烯危险性类别分别适用的象形图。 2.结合案例背景,指出M公司所涉及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并分别说明需要重点监控的单元有哪些。 3.请简述氯乙烯球罐的主要附件、附属设施。 4.结合案例背景,分析氯乙烯泄漏爆燃后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5.结合案例,简述氯乙烯气柜运行安全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