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

1501. A公司为煤化工企业,产品为煤制天然气及甲醇。厂区分为输煤、造气、变换、净化(酸脱)、甲烷化、甲醇合成、空分、水处理、动力车间。 2019年6月15日,造气车间发现界区内的50000m^3湿式煤气气柜有泄漏,立即对该装置进行了停用,并与生产系统进行了隔离,各进出物料管线加装了盲板。6月20日,制定了检修计划,决定采取置换后动火焊接的方法对设备进行检修,并于6月21日开始对气柜通氮气进行置换。6月30日,经招标后选定了具有检修资质的B工程公司作为检修单位。7月5日,检修单位进厂,并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7月10日,气柜置换合格,检测结果为可燃气低于爆炸下限的0.5%(煤气爆炸极限6%~30%),氧含量为0。根据A公司要求,B工程公司安排甲乙二人佩戴空气呼吸器打开气柜顶部人孔,进行通风散味。7月15日,B工程公司安排丙丁二人佩戴空气呼吸器打开气柜侧面人孔,进行通风散味。7月20日,A公司安排本公司造气车间人员对设备底部沉积的煤焦油进行清理、清洗。作业前,对气柜内环境进行了三次取样分析,氧含量21%,有毒有害气体低于0.5%,满足受限空间作业要求。作业过程中,工艺班组人员5人一组进入气柜,使用高压水枪对气柜底部沉积的焦油进行清洗。7月20日10时,作业人员进入气柜内进行清洗作业,其间有人员反映刺激性气味大,但车间副主任李某认为分析合格无须担心,下令进行作业。10时27分,监护人员王某呼叫,发现无人应答,进入查看时倒在罐内,随后到场的当班班长张某发现后也未做防护进入罐内,倒在罐内,之后陆续有工艺操作人员因进入罐内查看倒下,直至车间技术人员陈某巡查时发现,向公司调度报警,气防站救援人员佩戴气防器材进入进行救援,被困人员全部救出。本次事故造成入罐作业及随后进入施救的作业人员7人死亡、4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 后经事故调查,气柜底部的煤焦油中溶解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毒有害气体,高压水枪清洗过程中挥发性有毒有害气体大量逸出,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且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内容未包含作业现场的有害因素,缺乏针对性;作业现场未安排监护人员。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2题为单选题,3~5题为多选题)
1502. A公司是甲市乙县一以生产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建一2×10^4t/a改性型胶粘新材料联产项目。该联产项目主要装置有混二硝基苯装置及配套废酸处理装置,煤制氢装置,苯二胺装置等;主要原料有苯、硝酸、硫酸等;主要产品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对苯二胺等;主要工艺流程为采用“苯连续硝化法”生产中间产品混二硝基苯。原料苯在硫酸为溶剂的条件下,与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硝基苯进一步与硝酸反应生成混二硝基苯。 8月28日,A公司硝化装置投料试车,先后两次投料试车,均因硝化机控温系统不好、冷却水控制不稳定以及物料管道阀门控制不好,造成温度波动大,运行不稳定停车。 8月31日,A公司组织第三次投料。投料后,4号、5号硝化机温度波动较大,超过正常温度近30℃。公司采取外壳浇水降温、加大循环冷却水量等措施均未有效控制,随后在试车指导专家的建议下再次进行了停车处理。为防止硝化再分离器中混二硝基苯凝固,车间人员将硝化再分离器下部物料放净管道上的法兰(位置距离地面约2.5m高)拆开,此后操作人员打开了放净管道阀门,硝化再分离器中的物料自拆开的法兰口处泄出,不久后出现火焰,硝化装置爆炸。 经事故调查后确认:此次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25人重伤;企业支付员工丧葬及抚恤费用1300万元,现场抢救费用200万元,设备损失2500万元,处理环境污染费用300万元,补充新职工培训费用50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2题为单选题,3~5题为多选题)
1503. H公司是一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始建于2011年,现有职工700人,建有80×10^4t/a烧碱及附属装置。涉及的生产工艺有电解工艺(氯碱)、氯化工艺、加氢工艺。主要生产销售液氯、烧碱、盐酸、PVC树脂、氢气等危险化学品。 H公司烧碱的生产是用隔膜电解法工艺,此工艺具有爆炸、燃烧、中毒、灼伤与易触电等特性及危险性。具体工序分为化盐、电解、蒸发、氯氢处理和固碱。具体如下: (1)化盐。化盐是烧碱生产的第1道工序,将食盐加水化成盐水,并加有关试剂,除去盐中的杂质,再经沉淀得到合格的精制盐水。 (2)电解。电解工序是烧碱生产中安全工作的重点岗位之一,将盐水由高位槽进预热器加热到80~90℃,由盐水总管经各列支管送至每个电解槽,用内装螺旋三芯的玻璃喷卷喷成雾滴状,盐水在电解槽内控制一定的液面,在500V直流电压下,对氯化钠水溶液进行电解。在阳极上生产氯气,由电解槽顶部导出,送往氯气干燥工序。在阴极上生产氢气与氢氧化钠水溶液,氢气由阴极槽顶部导出,经过干燥冷却后用氢气压缩机送至部门;氢氧化钠溶液由导管汇入计量槽,用计量泵送往蒸发工序。 (3)蒸发。蒸发是将电解液通过加热将水分蒸发掉,以提高碱浓度,除去电解液带过来的氯化钠并提高碱液的质量。 (4)氯、氢处理及输送。刚从电解槽出来的氯气、氢气纯度较低并含有水蒸气,必须进行处理。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对H公司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存在下列问题: (1)化盐桶、各处人行天桥防护栏杆年久失修、腐蚀严重。 (2)氢气压缩机取样处氢气微量不间断泄漏。 (3)部分电气设备线路腐蚀严重。 (4)电解系统、盐水系统部分接地线脱落。 (5)销售产品包装上未粘贴、拴挂化学品安全标签。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2题为单选题,3~5题为多选题)
1504. H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建于2018年,年产1000t 3-氯丙酰氯、800t丙酸酯等产品。2020年4月,该企业计划在原厂区建设年产1000t医药中间体项目,后由于建设规模发生变化,变更为1500t医药中间体项目,其间企业委托省建设项目咨询中心公司对项目进行了安全评价,委托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了《环境影响报告书》,邀请专家进行了评审。但是该市生态环境局目前尚未下发批复。因为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尚未结束,所以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尚未开始。2020年9月11日,该公司擅自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违法组织生产。 2020年9月,H公司污水处理厂发生硫化氢气体中毒事故,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50万元。事故经过:2020年9月14日13时,污水处理厂三效蒸发车间开机运行。 14时,叉车司机用叉车将2方桶(每桶250kg)盐酸运至中和车间北侧盐酸泵旁,操作人员用橡胶管将中和车间原蒸馏釜部分盐酸引入6号废水收集池。夜班工人对6号废水池进行液位检测和pH测定,并对放酸管进行检查,打开放酸阀后返回三效蒸发车间。随后发现,6号废水池有白色雾状气体溢出并向西北方向扩散,之后2名工人从三效蒸发车间依次进入中和车间后,一人先晕倒,另外一人快速从中和车间北门跑出后,二次进入车间试图对第一晕倒人施救,随即倒在车间内南门右侧。公司安全环保部员巡检时发现晕倒人员,立即打电话报告单位负责人。 事故发生原因:该企业污水处理厂当班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将盐酸快速加入含有大量硫化物的废水池内进行中和,致使大量硫化氢气体短时间内快速溢出,当班人员在未穿戴安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等有毒混合气体,导致人员中毒。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2题为单选题,3~5题为多选题)
1507. 甲公司是一家产量为30×10^4t/a的氯碱生产企业,生产装置包括电解、液氯包装、氯化氢合成等工序。该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进行了危险化学品登记、建立了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档案、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落实了安全技术措施。 2021年5月,甲公司计划对正在生产的1号液氯储罐(直径6m卧式储罐)进行内部检测,并对部分附件进行检修,对压力表、温度计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仪进行校验;将原来的液氯气化提压包装工艺改造为液下泵直接包装工艺。设备部门发起变更申请,并办理了工艺变更相关审批手续。 甲公司委托有资质的乙公司实施改造和检修工作。 甲公司生产部门组织对1号液氯储罐和连通管道、阀门进行了清洗、吹扫、氮气置换,气体化验分析合格后,对工艺流程进行了检查,确认阀门关闭后悬挂了“盲板盲位”牌。随后,甲公司设备部门办理了1号液氯储罐检修作业票,但未进行会签,也未办理其他相关作业票,直接通知乙公司开始检修作业,开始液氯包装工艺改造,并对压力表、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仪进行校验。 乙公司派出了电工班长、焊工和仪表工3人组成的检修队伍。在未进行安全教育、安全交底及监护人未到现场的情况下,乙公司3人为抢工期利用软梯通过上部人孔进入储罐内部,电工班长和仪表工开始搭设脚手架,焊工开始用气动砂轮机对罐体焊缝进行打磨。在打磨工作连续进行2h 15min时,突然发生中毒窒息事故,事故导致1人死亡、2人受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2题为单选题,3~5题为多选题)
1508. A省B市C集团公司下属二级公司D,主要进行合成氨生产,公司于1972年建成碳铵生产线;1989年引进美国尿素生产装置,1991年正式投产。2001年,公司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同年建成20×10^4t/a尿基复合肥生产线。2006年,投资开发15×10^4t/a氯碱化工项目。2011年,建成3×10^4t/a三氯乙烯生产装置。由于部分设备老化,该公司领导决定于2020年7月按照计划进行年度大修,经招标选取了具有资质的F公司进行大修作业,检修队伍于7月底进厂。 8月5日14时16分,F公司两名员工在未告知D公司的情况下,私自对一段工艺管道进行了拆除作业,导致管线内残余的氨水泄漏,造成该二人及附近区域的D公司其他6名员工中毒,送医后有3人因中毒严重抢救无效死亡,2人重伤,3人经救治后恢复。 该企业主要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做了报告,当地政府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对该起事故进行了调查。后经调查发现,D公司下发给F公司的检修作业任务书中有该项目检修任务,F公司安排作业后,上述二人即进行作业,未与D公司相关人员联系,且二人无检维修相关资质,为F公司人员短缺情况下临时招聘人员。D公司人员也未对F公司检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未做安全培训。D公司新上任安全总监未进行监管部门考核,亦不熟悉安全管理人员应尽的职责。2019年,该企业因未能及时监控有毒气体浓度,发生一起氯气中毒事故,造成1人死亡,企业在主体责任落实及事故教训汲取方面存在严重失职。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事故时应包含的内容。 2.简述氯碱工艺过程中重点监控的工艺参数。 3.简述液氨泄漏后,D公司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4.简述承包商的安全管理责任。
1509. 某石化厂2005年成立,附近3km有一村庄,村庄人口约300人(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为2.0),现有在职员工650人。该企业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液化气、石油焦、道路沥青、石脑油、燃料油、硫黄、苯、甲苯、丙烯、丙烷等。 该公司罐区共有22个储罐,分布在三个防火分隔内,总库容为8×10^4m^3,储存介质为原油、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石脑油、甲醇、蜡油等。其中,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储罐组在同一防火堤内。 [2560_78.gif] 2020年7月16日7时30分左右,该公司液化石油气球罐区在倒罐作业过程中发生着火爆炸事故。事故共造成2名消防员轻伤、7辆消防车毁坏,炸毁球罐2个,烧毁球罐2个,直接经济损失2200万元。事故发生经过如下: 7月15日16时30分,公司决定将7号罐内液化石油气(约900m^3)导入6号罐,因工厂制氮系统停车,将6号罐内充满水置换空气,对7号罐进行注水加压,将其中液化石油气通过罐顶安全阀副线、低压液化气管线压入6号罐中,同时通过在6号罐底部管线导淋阀上连接消防水带,进行切水作业,以接收7号罐中物料。7月16日7时30分左右,约500m^3液化石油气进入6号罐,因切水口无人监护,6号罐水排完后,液化石油气泄漏并急剧气化,遇点火源引发火灾,导致8号罐、6号罐相继爆炸,2号罐、4号罐烧毁。7月17日7时24分左右,现场明火全部扑灭。 后经事故调查,该起事故暴露出事故企业管理混乱、安全意识淡薄、违规违章严重等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 (1)严重违反石油石化企业“人工切水操作不得离人”的明确规定,切水作业过程中无人现场实时监护,排净水后液化气泄漏时未能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 (2)违规将罐区在用球罐安全阀的前后手阀、球罐根部阀关闭,低压液化气排火炬总管加盲板隔断。 (3)操作人员未取得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操作资格证,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维修人员无证上岗。 (4)通过罐顶部低压液化气管线,采用倒出罐注水加压、倒入罐切水卸压的方式进行倒罐操作,存在很大安全风险,企业没有制定倒罐操作规程,没有制定安全作业方案,没有进行风险辨识。 (5)球罐区自动化控制设施不完善,仅具备远传显示功能,不能实现自动化控制;紧急切断阀因工厂停仪表风改为手动,失去安全功效;未设置视频监控系统,重大危险源的管控措施严重缺失。 (6)安全培训不到位,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操作人员刚刚从装卸站区转岗到球罐区工作。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确定液化石油气、汽油、储罐组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若是则确定其等级。 2.依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指出企业中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 3.结合事故中企业暴露出的问题,提出该企业的安全整改措施。 4.列举球罐的主要附件及附属设施。 5.依据《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制办法(试行)》,简述包保液化石油气、汽油、储罐组的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职责。
1510. A公司是一家具有一级资质的工程公司,承揽了B煤化工公司的甲醇调峰项目建设工程,主要设备为甲醇合成反应器。甲醇合成反应器重230t,总高16m受压元件材质为13MnNiMoR,安装标高为3.5m,管程设计压力为6.5MPa,壳程设计压力为4.5MPa,按照压力容器分类属三类压力容器。 合成反应器到场后,A公司与B公司商议后决定于2020年4月5日进行吊装,并制定了吊装计划。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选用履带起重机(630t)作主吊车、260t履带起重机配合整体吊装的溜尾工作。现场还配有叉车、汽车吊、运输车辆等机械设备,氧气瓶和乙炔气瓶若干。 施工单位简单确认现场后,即办理了吊装作业许可证,B公司也未详细进行审核即予以通过。4月2日,吊装用630t及260t履带吊车到场,在行驶至站位点过程中,发生路面坍塌,630t吊车侧翻,造成驾驶员及车辆附近指挥人员当场死亡。 当地政府成立了事故调查组,经查土建工程施工图及全厂地下管线布置图发现,630t、260t履带吊车行驶及站位的路面承压不能满足吊装要求。630t及260t履带吊车行驶及站位的地点应铺设平整、夯实、垫实后,上面再铺设路基板,方可进行作业。但是A公司在·编制吊装计划时由于疏忽,漏掉了关于行驶路线下管网的部分,而监理公司及B公司也没有发现该漏洞,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指出该厂的特种设备。 2.简述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及功能。 3.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简述除吊装作业外的其他特殊作业。 4.简述吊装作业前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1511. H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某省化学原料基地临海园区,总资产8630万元。该企业是一家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主要产品包括三苯基氯甲烷、DDH(潘生丁二氯物)等医药中间体,涉及加氢、氧化、胺化、硝化、重氨化等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甲苯、氢气、乙炔等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 DDH(潘生丁二氯物)是以草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经过缩合工序制得草酰乙酸二乙酯甲苯溶液,再经环合、硝化、加氢还原、氯化等工序得到成品。环合反应具体工艺如下:反应釜中投入缩合物草酰乙酸二乙酯甲苯溶液和尿素,冷却至20~25℃滴加硫酸,保温2h,升温至60~68℃,保温反应至终点(保温5h),减压浓缩回收甲苯,加入10%液碱中和至中性,过滤后的滤饼(主要成分为乳清酸)加入水和氢氧化钠,于60~63℃保温反应5h,冷却至常温,滴加30%盐酸中和反应至pH为1~2,酸化反应2h,得到最终反应产物。 2019年1月2日,一员工由于24h上班,身体疲劳,在岗位上打瞌睡,错过了投料时间,本应在当晚11时左右投料,却在3日凌晨4时左右投料,在滴加浓硫酸20~25℃保温2h后,交接给下一班(白天班)。下一班未进行升温至60~68℃并进行保温5h操作,违规改变工艺操作,直接开始减压蒸馏,蒸了20多分钟,发现没有甲苯蒸出,操作工继续加大蒸汽量(使用蒸汽旁路通道,主通道自动切断,装置失去作用),因为蒸汽开量过大,外加未反应原料继续反应放热,釜内温度不断上升,并超过反应产物(含乳清酸)分解温度105℃。反应产物(含乳清酸)急剧分解放热,系统压力、温度迅速上升,约半小时后,发生爆燃。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万元。事故调查发现:①该企业未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审批生产操作规程;②未规定操作复合程序;③公司从未进行安全生产检查;④员工安全培训形式化严重。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确定该起事故的等级,并简述事故调查的政府级别及调查组成员的组成。 2.指出该化工厂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3.压力容器安全操作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4.阐述爆炸事故发生后企业的现场处置措施。
1512. F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煤焦油加工的生产企业,该公司设有生产技术部、安全环保部、综合部、财务室等机构。生产技术部下设生产车间、储运部(车间)和质检部,主要产品为工业萘、丙烷、异丁烷、沥青等。 2018年1月1日,F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发前,该企业因环保原因,已长期处在半停产状态,拟进行搬迁,仅有少部分管理人员和工人岗,负责设备维护和检修。 2018年初,F化工有限公司为拆迁做准备。1月1日,该公司的焦油加工车间组织清理燃料油中间储罐,该储罐是一个长7.1m、直径为2.3m的卧式罐。16时许,F公司3名工人开始进行清罐作业。在关闭相关的阀门隔离储罐,且未对罐内有毒、有害气体和氧气含量进行分析的情况下,1名负责清理的工人甲仅佩戴过滤式防毒口罩(非隔离式防护用品)就进入燃料油中间储罐进行清罐作业,进罐后即中毒晕倒,负责监护的工业人员乙见状和附近另外1名工人盲目施救,没有佩戴任何安全防护用品就相继进入罐内救人,也中毒晕倒。3名工人被救出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后(4日),从与发生事故储罐相连的两个产品储罐取样分析,硫化氢含量分别高达56mg/m^3和30mg/m^3。 据初步分析调查发现: (1)作业人员在清理储罐时,未将燃料油中间储罐与其他储罐可靠隔离,未按照安全作业规程进行吹扫、置换、通风,未对罐内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进行检测。 (2)作业人员使用安全防护用品错误,存在有毒、有害气体作业时应使用隔离式防护用品,造成硫化氢中毒。现场人员盲目施救,施救人员在没有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罐救人,造成伤亡扩大。 (3)F公司未制定相关清罐作业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F公司在清罐作业中的违章行为。 2.简述受限空间作业前工艺处置的安全措施。 3.针对该卧式罐的清罐作业,F公司应该编写的应急预案类型,简述其主要内容。 4.储罐定期检查维护分为外部检查维护和全面检查维护,请简述储罐外部检查应包括的内容。
1513. E公司为一危险化学品生产、销售企业,主要产品为液化石油气、汽油、液氨等。2020年实际用工2000人,其中有120人为劳务派遣人员,对外经营的油库为独立设置的库区,没有防火墙,库区出入口和墙外设置了相应的安全标志。 E公司2020年11月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该起事故的情况如下:2020年11月18日8时7分,Q公司一辆液氨罐车到E公司充装液氨,E公司在汽车罐车充装站没有配备金属万向管道充装系统,也没有设置计量装置。车主卢某是个体运输业主,因罐车自带的液氨充装软管与E厂液氨充装系统接口连接不匹配,就向一旁同在厂等待灌装液氨的某厂罐车司机杨某借用充装软管。充装人员在没有认真审查清楚罐车是否具有充装资质的情况下,就给罐车充装液氨。9时30分左右,在充装过程中,装卸软管的液相管突然爆裂,大量液氨外泄,瞬间液氨汽化,白雾顿时向周围扩散,罐车车主卢某因躲避不及,中毒倒地,后经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事故发生时,该厂液氨充装系统没有超压,氨球罐安全阀没有起跳,液氨罐车及装卸软管的设计压力为2.16MPa,高于充装系统的工作压力,爆裂的液相软管断裂成3节,其外表有破损痕迹,内层网状钢丝锈蚀严重,橡胶具有老化特征。经专家认定软管存在质量问题,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后经查实,事故罐车车主卢某没有经过安全培训,罐车没有登记,事故罐车提供不出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交通部门颁发的押运员证、汽车罐车准驾证,使用证参数与罐车铭牌参数不符。软管无产品合格证、也没有制造单位,属“三无”产品。罐车为非法运输罐车,不具有运输液氨资质。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存在较大的危险性,针对装卸车前的安全检查,应包括哪些方面?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CB6441),分析装卸车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3.出现危险化学品泄漏时,现场人员应该如何处置? 4.简述装卸车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要点。
1514. H公司是一家复合肥生产企业,公司下设一个计划部门(生产办公室)、四个生产部门(氯基复合肥、硝基复合肥、硝酸铵和电仪)。H公司未批先建,违规组织项目建设和试生产,在硝基复合肥建设项目硝化车间试生产过程中,发生以下事故。 2月19日,H公司按照计划进行北塔更换配方的试生产工作。按计划6时31分停止向熔融器加原料,6时40分停止向熔融器输送硝酸铵溶液。7时16分,启动硝酸铵输送泵,开始向熔融器内加硝酸铵溶液。造粒主操A在操作室发现1号混合槽温度达到201℃,但随着硝酸铵溶液的进入,温度缓慢下降。随后当1号混合槽的料浆达到工作液位时,向1号混合槽加入硫酸钾和氯化钾配比后的混合粉料。7时30分许,发现1号混合槽的温度达到190℃,将加热蒸汽阀门关小。蒸汽阀门关小后,观察到1号混合槽温度在加大粉料投入量后逐渐回落至186℃左右。之后发现2号混合槽温度偏高(190~200℃),于是给2号混合槽加水降温至100℃左右。此时,1号混合槽温度偏高、2号混合槽温度偏低。于是关闭1号混合槽加热蒸汽阀、加大粉料投入量。约5min后,1号混合槽温度不仅未降,反而还在上升,操作人员赶紧将1号混合槽蒸汽进气阀关死。1号混合槽液位已达31%(正常工作液位为30%),2号混合槽液位也达7%(正常工作液位12%)且还在继续快速上涨,上涨的料浆沿着墙壁流下,并伴有黑烟,随后发生爆燃。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69.28万元,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事故直接原因:由于北塔1号混合槽物料温度长达1h 19min,高于工艺规程控制上限175℃,实际温度介于185~200℃之间。且物料停留时间过长,导致物料中硝酸铵受热分解,温度持续上涨,瞬间最高温度达629.95℃。其间1号和2号混合槽相继冒槽,料浆流至100m层和96m层平台,发生高温分解燃爆。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硝化反应重点监控的单元和工艺参数。 2.化工生产装置试生产阶段联动试车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3.反应温度是化工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请列举常见的移走反应热量的基本方法。 4.根据以上材料,简述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
1515. 2018年7月12日,某市E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该化工厂主要生产工艺为利用电石生产乙炔气体,并利用电石水解后以氢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废渣,同时利用电石渣可以代替石灰石制水泥。 此次发生事故的是2号电石临时仓库,该仓库系水泥仓库临时改建,未进行安全预评价及验收工作,总面积1200m^2,采用彩钢板单跨结构,电气设备不具备防爆性能,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该企业在内部检查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制定了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但因生产任务重,计划在1月后开始整顿实施。 事发当日为阴雨天气,2号仓库顶棚漏水,仓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积水,部分电石遇水生成乙炔气体,并散发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随后发生爆炸。 据悉现场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系统曾多次发出警报指示,仓库管理人员立即报告该化工厂安全员甲某,甲某到现场查看后未发现明显安全隐患,手动关闭报警指示装置。后续持续报警,仓库管理人员嫌吵,自行关闭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电源。 事故发生之后,E化工厂企业负责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救援,同时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E化工厂所在市级政府立即召开安全生产紧急会议,成立事故调查小组,依据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四不放过”,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调查。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企业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包括的内容。 2.指出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包括的内容。 3.简述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4.指出电石库设置的安全要求。
1516. F公司下设销售部、生产部、行管部等七个部门,企业员工210人。其中,生产部下设二胺车间、二酚车间、公用工程车间和总调度办;二胺车间有硝化工段(混二硝基苯装置)、硝化配套工段、加氢工段、二胺精馏工段。 2019年,F公司新建年产2×10^4t改性型胶粘新材料联产项目,混二硝基苯装置,在未取得许可的情况下违规投料试车,其间,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13人死亡、2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326万元。 事故经过:8月28日,硝化装置按照计划投料试车,先后三次投料,均因硝化机控温系统不好、冷却水控制不稳定以及物料管道阀门控制不好,造成温度波动大,运行不稳定停车。第三次投料后,4号硝化机温度波动较大,最高达到96℃(正常温度为60~70℃),5号硝化机最高达到94.99℃(正常温度为60~80℃)。车间人员用工业水分别对4号、5号硝化机上部外壳浇水降温,其间,硝化装置二层硝烟较大,F公司决定当晚不再开车。为防止硝化再分离器中混二硝基苯凝固,车间人员在硝化装置二层用胶管插入硝化再分离器上部观察孔中,试图利用“虹吸”方式将混二硝基苯吸出,但未成功。之后,在未办理相关票证的前提下,工段长将硝化再分离器下部物料放净管道(DN50)上的法兰(位置距离地面约2.5m高)处盲板拆掉。打开了位于装置二层的放净管道阀门,硝化再分离器中的物料自拆开的法兰口处泄出,放料2~3min后,预洗机与硝化再分离器中间部位出现直径1m左右的火焰,随即硝化装置发生爆炸。 后经调查,车间负责人违章指挥,安排操作人员违规向地面排放硝化再分离器内含有混二硝基苯的物料,混二硝基苯在硫酸、硝酸以及硝酸分解出的二氧化氮等强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自高处排向一楼水泥地面,在冲击力作用下起火燃烧,火焰炙烤附近的硝化机、预洗机等设备,使其中含有二硝基苯的物料温度升高,引发爆炸。同时由于违规生产,F公司也未组织编制操作规程等相关规章制度。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2.简述预防爆炸的基本原则。 3.阐述硝化工艺危险特点。 4.简述盲板抽堵作业前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要点。
1517. H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为一家农药生产企业,产品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甲胺、氯气、光气、氯化氢、异氰酸甲酯(简称MIC)等。其中MIC属于剧毒化学品,容易与包含有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如胺、水、醇、酸发生反应。H公司MIC的制备采用光气化工艺制备,用光气和一甲胺反应:一甲胺经蒸发器蒸发汽化,与光气按比例配合,分别预热后进入反应器,在高温和压力下生成异氰酸甲酯。整个工艺过程包括异氰酸甲酯的合成和光气回收、异氰酸甲酯的分离和精制、尾气氯化氢和残液的处理。该公司MIC的制备重点监控单元是光气化反应釜和光气储运单元。 2019年8月,H公司为扩大生产,计划在北区新建三个MIC储罐,每个储罐的储存量约为57m^3。H公司按照相关要求,遵循本质安全设计的原则进行了化工建设项目的安全设计,在过程危险源分析中采用了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HAZOP),组织了HAZOP小组,对过程危险源进行了系统的审查。通过对过程危险源分析,对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找出多处设计上的不足。为了确保项目安全设计符合相关要求,H公司在项目设计开始后申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设计审查,提交了相关资料,并投入资金按照审查合格的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安全设施的施工。但由于时间比较紧迫,工期紧张,在仅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救援的安全措施计划后,未进行安全设施竣工后检验、检测就投入使用。后被相关部门发现,依法给予了相关处罚。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H公司采用光气化工艺制备异氰酸甲酯,此生产工艺有哪些危险?应采取哪些安全控制措施? 2.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实现工艺本质安全的策略有哪些? 3.企业的“三同时”安全设施投资是否可以纳入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范围,并简述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范围。 4.该农药厂在应急救援方面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518. H公司为一危险化学品销售公司,公司存储罐区共有12台5×10^4m^3的原油罐,总容量为60×10^4m^3,可实现年储运量甲类涂料36000t、乙类涂料30×10^4t、丙类涂料34×10^4t,总投资40171万元。 2019年9月6日8时30分,H公司技术人员发现12号油罐的2号阀门阀板脱落,安排整改。H公司机动科委托F公司承担更换阀门的任务。在拆卸阀门前,H公司简单向F公司作业人员进行了安全交底,同时H公司操作人员已先后三次开污油泵倒管线内原油,但管内仍存有部分原油。 14时3分,F公司的5名施工人员(均为临时工)按要求拆卸旧阀,在用手动葫芦起吊2号阀门时,管线内部分原油溢出,流淌在地面,阀室内通风不良,油气弥漫。现场可燃气体报警仪因失灵没有发出报警信号,也未见通风风机启动。由于在拉动手动葫芦时速度过快,导致阀门端面和管线法兰端面碰撞摩擦打火,引燃阀室地面上原油,造成阀室一层管线区域火灾。H公司巡检人员发现后立即向有关领导报告。14时10分,原油罐区消防中队到达着火现场进行灭火,施救过程中发现消防水管网无水,原来是罐区人员没有开消防泵,随即开泵,但是泵又发生故障,只好启动另一台泵供水。14时18分,阀室内1根原油管线因受热发生爆裂,火势加大,施救过程中又有2根原油管线受热爆裂。因供水不足,只够2辆消防车用水,施救灭火全过程因供水不足,大功率消防车不能发挥战斗力而导致灭火困难。17时10分,大火终于被扑灭。 事故造成2人重伤、1名作业人员20%轻度烧伤,直接经济损失650万元,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事故调查还发现,H公司在更换阀门过程中未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作业票证,也未派监护人现场监护,可燃气体报警仪,消防水泵等消防设施均未正常投用。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分析该罐区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简述防止罐区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控制措施。 2.正常情况下重质油储罐5年清洗一次,简述人工清罐的安全注意事项。 3.简述该起事故暴露的H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4.依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简述设备检修作业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的安全措施交底的主要内容。
1519. 2020年8月12日,甲公司纤维素生产装置物料泄漏,发生爆燃事故,造成2人重伤、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30余万元。 1.事故经过 甲公司职工总数250人,配有注册安全工程师2人,主要从事纤维素醚系列产品、PAC精制棉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中纤维素醚系列产品,产量为1×10⁴t/a,纤维素醚项目始建于2000年。 2020年8月12日11时10分左右,纤维素醚生产装置一车间南厂房在脱溶作业开始约1h后,脱溶釜罐体下部封头焊缝处突然开裂(开裂长120cm,宽1cm),造成物料(含有易燃溶剂异丙醇、二甲苯、环氧丙烷等)泄漏。车间人员闻到刺鼻异味后立即撤离并通过电话向生产厂长报告了事故情况,由于泄漏过程中产生静电,引起车间爆燃。南厂房爆燃物击碎北厂房窗户,落入北厂房东侧可燃物(纤维素醚及其包装物)上引发火灾,北厂房员工迅速撤离并组织救援,10min后火势无法控制,救援人员全部撤离北厂房,北厂房东侧发生火灾爆炸。2h后消防车赶到,火灾被扑灭。 2.事故原因 据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纤维素醚生产装置无正规设计,脱溶釜罐体选用不锈钢材质,在长期高温环境、酸性条件和氯离子的作用下发生晶间腐蚀,造成罐体下部封头焊缝强度降低,发生焊缝开裂,物料喷出,口产生静电,引起爆燃。 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企业未对脱溶釜罐体的检验检测作出明确规定,罐体外包有保温材料,检验检测方法不当,未能及时发现脱溶釜晶问腐蚀现象,也未能从工艺技术角度分析出不锈钢材质的脱溶釜发生晶间腐蚀的可能性;生产装置设计图纸不符合国家规定,图纸载明了设计单体,但无设计公司单位公章,无设计人员签字,未载明脱溶釜材质要求,存在设计缺陷;脱溶釜操作工在脱溶过程中升气阀门开度不足,存在超过工艺规程允许范围(0.05MPa以下)的现象,致使釜内压力上升,加速了脱溶釜下部封头焊缝的开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中对脱溶工序危险有害分析不到位,未提及脱溶釜存在晶间腐蚀的危险因素。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该企业所使用的原料及生产的产品中属于《危险化学品目录》的有哪些? 2.该企业配备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应参与企业的哪些安全生产工作并签署意见? 3.针对该起事故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4.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76号),在总体设计和基础工程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重点开展哪些设计文件的安全评审?
1520. 甲企业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2017年6月与乙企业签订了工厂机械、管道类检修维护服务合同,双方约定,乙企业为甲企业的位于某县化学工业园区内的乙烯裂解综合装置中相关工厂提供机械、管道类日常维护修理服务。该合同所包含的健康安全环境条款规定,乙企业为甲企业的承包商,应遵循甲企业生产部现场的相关政策、程序和规则。 甲企业工业园区内的苯罐建造于2009年。罐结构为内浮顶拱顶罐,公称容积为10000m^3,设计压力为1.96/-0.49kPa,设计温度为65/-10℃,直径为30m,罐顶高度为19m。清洗、维修前,罐内已自然通风一段时间,罐内可能存有积液(苯)。 2018年5月12日上午,乙公司作业人员到达甲企业公用工程罐区,准备对0201苯罐进行检维修作业。作业开始前,甲企业罐区外操人员使用手持式气体检测仪,在0201苯罐外人孔处进行测氧测爆工作并记录当时的检测数据(8时47分,测得氧含量20.9%,可燃气体0)。乙企业现场监护、甲企业现场监护、甲企业罐区当班值班长在未认真核实测氧测爆情况,也未按作业许可证所列明的要求检查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以及作业工器具携带的情况下,先后在作业票上签字确认。随后通知甲企业安保质量部工程师到现场,在对许可证控制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确认后,乙企业作业人员开始进罐作业。进罐作业前未进行机械通风。 13时15分,乙企业8名作业人员继续开展浮箱拆除工作。其中6名作业人员携带铁质工具进入0201苯罐内,1名作业人员在罐外传递拆下的浮箱,1名作业人员在罐外进行作业监护。现场另有1名甲企业外操人员在罐外对作业实施监护。该名外操人员同时负责定时进行测氧测爆工作。作业至15时25分,苯罐内突然发生闪爆。 事故发生后,甲企业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同时将事故信息上报当地化学工业区管委会响应中心、消防队、医疗中心、中石化调度指挥中心。消防队到现场后立即对0201苯罐进行喷水降温,化学工业区管委会应急响应队伍赶到现场立即实施人员搜救工作。15时50分,现场明火扑灭。17时50分,现场救援结束。事故导致在0201苯罐内的6名乙方作业人员当场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辨识苯罐维修作业过程中的事故隐患,并指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列举内浮顶罐的专用附件并指出储罐全面检验的周期和项目。 3.结合题干信息,简述乙公司员工进入苯罐作业前企业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4.简述甲企业对乙企业的现场安全管理要求。 5.哪些情况下需要对储罐进行清洗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