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预习】2020年传染病主治医师考试《专业实践》考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019年11月27日 来源:来学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原学

  脑膜炎奈瑟菌属于奈瑟菌属。为革兰阴性双球菌,仅存在于人体,是细胞内寄生菌,通过释放内毒素致病 。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带菌者和病人。

  (二)传播途径 咳嗽、喷嚏借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 。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1%出现流脑症状。6个月至2岁发生率最高,感染后免疫力持久。

  发病机制

  病原菌自鼻咽部侵入,侵犯脑膜,进入脑脊液,释放内毒素等引起脑膜和脊髓膜及化脓性炎症及颅压升高,出现惊厥昏迷等症状。

  临床表现

  (一)普通型 占90%。

  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低热、鼻塞、咽痛等,持续1~2天。

  2.败血症期

  多数起病后迅速出现此期表现,高热、寒战、体温迅速高达40℃以上,伴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头痛及全身痛,精神极度萎靡。

  幼儿常表现哭闹、拒食、烦躁不安、皮肤感觉过敏和惊厥。

  70%以上皮肤黏膜出现瘀点 。

  3.脑膜脑炎期

  除败血症期高热及中毒症状外,同时伴有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烦躁不安,以及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重者谵妄、抽搐及意识障碍。

  本期治疗通常在2~5天内进入恢复期。

  4.恢复期

  经治疗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意识及精神状态改善,皮肤瘀点、瘀斑吸收或结痂愈合。一般在1~3周内痊愈。

  (二)暴发型 少数者起病更急剧,病情变化迅速,病势严重,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病死率高。儿童多见。

  1.暴发型休克型 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 。起病急,进展迅速,感染中毒症状重。瘀点瘀斑迅速出现,增多扩大。循环衰竭导致休克。脑膜刺激征阙如或不明显,易出现DIC。

  2.暴发型脑膜脑炎型 脑膜、脑实质严重损害为特征。

  3.混合型 病死率高,可先后或同时出现休克型和脑膜脑炎型的症状。

  (三)轻型 有上呼吸道症状,少数出血点,脑脊液无明显变化,咽拭纸培养阳性。

  诊断

  (一)疑似病例

  1.有流脑流行病学史 冬春季节(2~4月) ,1周内有流脑病人密切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既往未接种过流脑疫苗。

  2.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 符合化脑表现。

  (二)临床诊断病例

  1.有流脑流行病学史。

  2.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 符合化脑表现,伴有瘀点、瘀斑。

  (三)确诊病例 在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加上细菌学或流脑特异性血清免疫学检查阳性。

  鉴别诊断

  1.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无季节性,多散发;无瘀点瘀斑;多伴原发灶;病原学检查。

  2.结核性脑膜炎。

  3.流行性乙型脑炎 夏秋季多见。无瘀点瘀斑;脑实质损伤为主;CSF外观清亮。

  治疗

  (一)普通型

  1.一般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就地及时治疗,密切监护,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

  2.病原学 首选青霉素 。

  3.对症治疗 高热、颅内高压等处理。

  (二)暴发型流脑的治疗

  1.休克型治疗 在有效病原治疗基础上抗休克。

  (1)病原治疗:青霉素。

  (2)抗休克:补充血容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药。

  (3)肾上腺皮质激素。

  (4)抗DIC:宜早应用肝素,纠正高凝后输血。

  (5)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2.脑膜脑炎型的治疗 在病原治疗同时,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和呼吸衰竭发生

  (1)病原治疗:青霉素。

  (2)减轻脑水肿及防止脑疝:脱水(20%甘露醇 、白蛋白、呋塞米、激素)。

  (3)控制呼吸衰竭。

  (4)对症治疗。

  3.混合型的治疗 病情复杂严重,积极抗感染同时,兼顾抗休克、治疗脑水肿,有所侧重。

  预防措施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

安徽新梦想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安徽新梦想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安徽新梦想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安徽新梦想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安徽新梦想—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安徽新梦想(点击进入)

最新资讯
获客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