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

706. A 公司现有职工 2132 人,现有焦炉 8 座。2017 年生产焦炭 374 万吨,外发焦炉煤所量约 13.7 亿立方米,具有 30 多种煤化工产品,年生产能力 20 万吨,其中储罐区球罐 4 座,储存甲、乙类易燃液体,构成一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2018 年 2 月 15 日 10 时 30 分左右,A 公司二炼焦分厂 5#焦炉地下室进行回路煤气管道堵盲板作业过程中,发生一起煤气爆炸事故,事故造成 1 人死亡、1 人重伤、4 人轻伤。为提高焦炭产品质量,A 公司计划将 5#焦炉改烧高炉煤气,掺烧焦炉煤气,为此,需要对 5#焦炉煤气混合器进行清扫作业。2 月 14 日,A 公司二炼焦分厂将作业方案上报 A 公司,方案中第一阶段作业,包括对 5#焦炉地下室ф400mm 回炉煤气到混合器的管道进行堵盲板作业。 2 月 14 日上午,A 公司设备保障部、设备分厂、二炼焦分厂有关人员在现场对作业方案进行了初步讨论;2 月 14 日下午,由 A 公司副经理主持专题会议,A 公司生产计划部、设备保障部、技术质量部、安全环保部、设备分厂以及二炼焦分厂相关负责人参加,对作业方案进行了审核确认,对安全措施和工艺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当日,A 公司设备分厂将 5#焦炉地下室ф400mm 回炉煤气管道堵盲板作业的任务单下到 B 公司作业班组,并告知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2 月 15 日 8 时 30 分左右,A 公司设备车间点检作业班长、点检员和安全员、技术员带领上 B 公司施工经理、安全员、工程部长、作业班长、作业人员来到 5#焦炉现场,负责作业指挥的 A 公司二炼焦分厂副厂长向作业人员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后,指挥操作人员进行了停止生产、煤气降压等操作,并安排了监护人员。操作完毕,确认煤气压力降到规定范围后,点检方、操作方、检修方进行了作业前的三方确认签字。 随后,有关人员进入 5#焦炉地下室,作业人员佩戴呼吸器开始进行ф400mm 回炉煤气管道堵盲板作业。甲、乙二人卸下法兰螺栓,丙、丁用千斤顶顶开法兰,当法兰被顶开一道间隙后,发现管道内煤气压力过大,副厂长叫作业人员松开千斤顶,闭合法兰间隙,人员撤离现场;约 20 分钟后,10 时 30 分左右,再次进入现场继续进行作业,丙、丁用千斤顶顶法兰间隙后,戊用 CO 报警仪测间隙处 CO 浓度为 25mg/m³,H2 报警仪测间隙处H2 浓度为 0.6%(体积分数),认为可以进行作业,当盲板插入约 2/5 时,管道内压力突然增大,从缝隙处有大量黄色气体冲出,作业现场发生了爆炸。 注:一氧化碳职业接触限值为 20mg/m³,氢气爆炸极限为 4%-75%。 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707. 2015年8月27日晚10时49分,A化工公司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08万元人民币。 A化工公司(非中央管理的企业)主要产品为三氯化铁,属于危险化学品,依据相关规定领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储存区域有两个球罐存放液氯,每个球罐的设计最大量均为3t,周围有防火堤,液氯的临界量Q与校正系数β分别为5t、4.0。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m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为46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为1.2。 三氯化铁生产工艺为:在反应池中加入废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再与氯气反应生成三氯化铁,氢气直接排空。2014年7月1日,有关部门对A化工公司三氯化铁试生产方案予以备案,三氯化铁试生产方案主要内容为: 三氯化铁建设项目设备及管道试压、吹扫、气密、单机试车、仪表调校、联动试车等生产准备的完成情况;投料试车方案;试生产期限:2014年7月2日至2015年7月1日。 2015年8月27日晚7时40分左右,操作人员到氯化亚铁生产现场上班。7时52分左右,操作人员到盐酸储罐区开启盐酸输送泵,从5号储罐抽取浓度25%左右的盐酸输送至反应池,致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氢气;氢气未能及时通过吸气罩排出,致反应池内氢气积聚并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生产现场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静电)发生爆炸。 事故调查发现:A化工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未切实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未能及时纠正、消除生产现场存在非防爆电气设备、未设置气体自动监测装置等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制定的氯化亚铁生产操作规程缺乏可操作性,生产过程中工人无法准确控制盐酸使用量。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判断该液氯储罐区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并说明理由。 2.根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试生产的要求,指出该企业编制的试生产方案需要补充的内容。 3.结合背景分析,为防止该事故再次发生,A公司应采取哪些措施。 4.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指出A化工公司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证机关,并指出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申请时间。 5.简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应具备的条件。
708. 2020年12月19日0时46分,M公司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405万元。M公司现有员工476人,其中管理人员60人。公司下设安全环保部、设备部、技术部等9个部门及格雷、B2、B1等7个生产车间。 2020年12月18日晚19时,在格雷车间噻吩乙醇生产准备阶段,乳化液(甲苯和金属钠)制备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造成甲苯高位槽中低沸点物料噻吩和四氢呋喃窜入乳化釜,瞬间汽化,导致乳化釜内压力急剧升高;乳化釜内汽化物料从密封失效的人孔处高速喷出,迅速在空气中扩散达到爆炸极限,摩擦产生静电导致瞬间闪爆,并引发乳化釜内延爆,爆炸冲击波致使乳化釜人孔盖飞出,甲苯和钠等物料燃烧物飞落至相邻车间内引燃可燃物导致火灾迅速蔓延。经过调查组调查,发现M公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未按设计施工。未将设计单位出具的施工图变更设计图纸交付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导致未按设计在乳化釜连接管道上安装安全阀;未按《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要求,进行施工图设计和设备选型,将两台乳化釜减少为一台,乳化釜未安装温控系统,乳化釜人孔密封面结构由凹凸面改为人孔法兰为凹面和人孔盖为平面。 (2)变更管理严重缺失。未严格执行公司《变更管理制度》。在格雷车间乳化工艺的反应釜甲苯物料改为精馏车间回收甲苯,注入乳化釜甲苯物料重量从520kg变为440kg等变化后,未及时修订《格雷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3)设备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未落实设备完好性和安全运行管理的要求,开展特种设备预防性维修不到位。乳化釜人孔螺柱螺纹严重磨损但未及时维修、更换,造成乳化釜人孔密封效果不佳;定期监(检)测生产装置动静密封点不到位,未及时消除乳化釜人孔盖密封安全隐患;乳化釜搅拌装置维修后未与乳化釜本体有效固定。 (4)操作工人岗位培训不到位。违反《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未按照岗位技术特点和技能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缺少工况异常偏差处理、机械完整性维修等岗位具体要求,培训学时不足,新入职员工未经有效安全教育培训即上岗作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5)M公司设计重大危险源,但是没有完成“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判断注入乳化釜甲苯物料重量变更属于什么变更,并说明变更的工作程序。 2.结合调查组对M公司设备设施调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简述设备管理制度主要有哪些。 3.请指出M公司对于新入职员工应该至少培训的学时,并简述厂级岗前安全培训的内容。 4.上述场景中“双重预防机制”具体指什么。
709. 2018年6月23日10时45分左右,M有限公司乙车间1单元的R2氧化反应器发生爆燃并引发火灾。发生事故的装置为乙车间1单元。2010年6月,事故装置投入使用。2018年6月5日,M公司按计划对事故装置停车大修。检修主要工作是更换R1反应器催化剂以及机泵、设备的年度计划检修,共计项目207项,6月21日完成所有项目检修并验收合格交付生产。R2反应器催化剂未安排更换且未安排检修。6月21日8时45分始,乙车间按开车方案,逐步完成了系统气密测试、原辅物料准备、盲板拆除等开车前准备工作;22时,开始注入热空气升温。6月22日16时,热媒盐开始升温;18时,完成各项热紧工作。6月23日9时5分,完成《1单元开车确认表》全部18项开车条件确认;9时8分,投料开车。按照预定方案逐步提升负荷;10时30分,负荷升至30%。10时35分,操作工发现R2反应器T3测温点温度异常上升,操作工按照操作要求进行调整操作,将R2反应器温度下调。10时45分,现场发现R2反应器上部冒黄烟。10时47分,操作工黄某采取手动联锁,将1单元紧急停车,切断进料,将氮气进入反应器置换。R2反应器熔盐温度得以控制,但10时52分开始快速上升,10时56分,监控到熔盐温度升至440℃,超过仪表量程。11时左右,R2反应器发生第一次闪爆,随后的10分钟内又发生了2次闪爆。爆燃产生的明火引燃了R2反应器下方的2个装有阻聚剂的储罐,引发大火,造成5人死亡,10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265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M有限公司开工条件确认的主要内容。 2.分析开车前拆除管道、设备上的盲板作业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3.氧化反应器是氧化工艺重点监控的单元,请简述氧化工艺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 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判断该起事故等级,并说明事故调查组织者及调查成员。